即使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之下,跌深仍然是最大的利多?可以準備撿便宜?

在股價波動的角度是可能出現反彈,或許存在投機價差空間,但在中長期投資或風險角度,考慮的未必是跌深的問題,

例如昨天指數出現反彈,外資仍繼續賣超,不會因為股價上漲就轉賣為買,因為考慮的因素不只有股價跌深的問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的波動總有各式各樣理由,是永遠擔心不完的,最好的方法是關掉市場的聲音,別管新聞說什麼,而是去看看景氣的數據,企業的營收、獲利與股息,或是回顧過去股市的波動狀況,了解市場的波動特性。

去年的5/11、12連兩天單日下跌超過600點,投資人現在還記得當時發生甚麼事嗎?

幾天內跌超過2000點的狀況去年就發生過一次,實際上每年股市幾乎都有1~2次較劇烈的大跌,除非是形成空頭趨勢的大跌,一般狀況都會在一段時間後回復正常,事後投資人也不一定會記得究竟是甚麼理由造成大跌,幾乎可以把市場的聲音都當成噪音處理,別讓噪音影響了投資判斷。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認為利空之下才有好的投資機會,趁利空大跌撿便宜是很重要的獲利方法,

不過,這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投資人怎麼能預知後面會不會有利空讓股價跌更多?

如果趨勢轉為空頭,以為大跌讓股價變便宜,實際後續利空消息源源不絕的出現,股價變便宜之後還會更便宜,投資人會擔心股價跌跌不休,怕再不出場就會有更嚴重的損失,心理的恐懼會讓投資人認賠殺出股票。大跌時究竟是準備撿便宜?或是應該立即殺出股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常以為自己眼中所見的資訊就是全部的事實,實際所接收的資訊都是經過篩選的,

可能是自己無意識之下只看自己想看的,或是媒體只報導最熱門主流的新聞,而忽略其他的重要訊息,或因為已經預設立場而只呈現特定角度的觀點,眼中所見只是部分事實,自然不容易做好完整的判斷。

一般人多半是以股價指數的狀況,來解讀股市的表現,指數大漲就認為股市熱絡而應該進場投資,指數大跌則對於前景悲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戰爭影響的股市看似要反彈,卻又頻遭到利空衝擊,利空何時才會減少?利空的衝擊有沒有盡頭?

答案是利空不會減少,即使不發生戰爭還是會有其他利空,投資股市就得認清隨時都有壞消息,

但是利空會鈍化,不必然每個壞消息都會造成股市下跌,利空不跌的股市反而更應正面看待,不要期待一個沒有壞消息的股市,而是要在壞消息中找到機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可能帶來通膨、影響供應鏈、金融避險等,對於股市有負面影響,短期股價波動卻不一定只會下跌,

可能是股價已經提早下跌,或是有些負面效應要等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生,精確的影響時間難以預知,如果是看到新聞才賣股票,或是股市反彈時才追股票,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

前文提到技術分析角度是可能出現反彈的時機,但反彈的空間還有待觀察後續盤面變化才能斷定,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大事件(例如戰爭)影響股市的波動,造成的短時間大跌,看起來像是存在特別高的風險,實際和其他時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對於投資人而言,辨識投資的機會與風險在任何時刻都很重要,即使沒有發生發生戰爭,該避開的風險也不會減少,就算發生戰爭同時也會存在相對應的投資機會。

重大事件會佔據所有財經媒體的報導篇幅,也透過市場波動影響投資人的情緒,讓投資人誤判以為重大事件是唯一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絕對可以獲利,沒有一定安全的股票,有某一項優點存在,就會對應存在某一項缺陷,

例如低本益比的股票看似便宜,其實通常是因為缺乏成長性,或是未來獲利難以估計,相反的,具有未來成長性的股票,股價就會比較貴,本益比較高,

或是股息殖利率也是類似的概念,股息殖利率高可能意味後續的成長性較差,投資時如果要找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股票,就可能因為成長性不佳使得股價不會漲,而缺乏價差空間,要股價便宜同時股息價差兩頭賺,又是低風險的完美情境在現實中並不常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想賣股票,不論好消息、壞消息都是賣股票的時機,好消息正好可以刺激股價上漲,而有更好的賣出價格,如果是壞消息,當然要跑得更快,因為一堆急著出場的賣壓會壓低價格,若不趁早出場,只能以更低的價格出貨,

相反的,如果是想買股票,遇到壞消息而大跌,更是應該趁市場恐慌才有更低的價格,市場總是有大跌才是買點的說法,

只是在不同環境,或是不同的個股情況,不一定每次大跌都是買點。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市櫃去年的獲利很好,今年的配息相對也會有不錯的成長,高股息ETF(0056)去年配息1.8元,在32.4元的價位除息,殖利率是5.5%,與近年殖利率大約相當,

以整體上市櫃企業前三季獲利成長約90%當作基礎,假設今年配息成長50%應還算合理的估計,配息估計達2.7元,

若換算與去年同樣5.5%殖利率,股價將會是49元,而昨天(2/21)收盤還不到34元,所以0056的股價表現比0050好是合理的,這符合近期提到的選股邏輯:營運穩定、能有合理股息的股票會在這時期受到青睞。但這是合理的估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有三種狀態:上漲、下跌、盤整,上漲時期投資人的主要獲利來源是價差,是資產增值的利益,

而企業股價之所以能上漲,原因之一是營收獲利成長,可以提供的報酬增加,或是預期未來的獲利會更好,使得企業的合理本益比上升,加上投機客推波助瀾都有助於股價上漲。

另外一個股價上漲的原因是通膨,資產價格的通貨膨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有些時候難以控制情緒,可能撂狠話、發生爭執,多半隔一段時間之後再回顧,會發覺事情可能沒那麼嚴重,或是可以更和平理性的處理爭端,這種情況隨時會在人際周遭上演。

市場是展現人性的地方,難以控制情緒的人性特質自然也隨時會在股市上演,對市場恐懼情緒太激動的反應,會讓市場劇烈波動,但拉長時間來看,這樣的情緒反應不會改變市場原有的狀態。

雖知道應該保持理性,投資人仍很難不受市場情緒影響,許多人一輩子沒經歷過戰爭事件,各國都已經發出撤僑警告,怎麼想都是影響股市的重大事件,投資人如何從各種跡象判斷幾天前的股市大跌是短期市場情緒波動,或是改變市場狀態的重大事件?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沒有意外事件干擾,往年年初都是相對比較容易出現漲勢的時候,多數個股容易隨著指數同步上漲,

今年則是有較多個股的差異表現,雖然仍有部分個股在財報空窗期激情演出,但有部分個股即使營收還維持成長,卻已陷入修正走勢,慣例的季節行情消失了?

中長期股價應是依照基本面調整而有合理的漲跌,只是投資人沒有辦法隨時知道企業的營運變化,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到營運成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用什麼角度來理解股市,會影響後續的判斷或推測,而造就投資行為的結果。

以市場新聞的氣氛來看待昨天的股市,指數大跌長黑,外資大幅賣超,又有國際爭端,看起來局勢大亂、前景悲觀?

外資昨天賣超206億很嚴重?1/21日外資賣超達到400億,賣得比昨天還多,有比戰爭更嚴重的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波動和甚麼因素有關?直覺當然是和企業獲利及前景展望有關,但背後又有許多因素影響企業獲利和前景,以致各式各樣的因素都可能造成股市大幅波動,

所以股市和國際衝突有關?烏克蘭俄羅斯戰爭隨時可能開打,導致股市大跌?如果沒有國際衝突事件,股市是否就不會跌了?

實際情況是當股市累積相當漲幅,或維持在相對高檔一段時間或趨勢轉變,股價就會跌,不論是否出現國際衝突,市場總會找到股價下跌的理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是相對高風險的投資,需要冒險才能獲得報酬,在賣出股票之前,沒有人知道過程會經歷甚麼樣的波動,

長期數據顯示股票確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報酬,但卻有許多投資人無法獲得長期的最終報酬,

因為會在波動過程中受市場悲觀氣氛影響而放棄繼續持有股票,或是所持有的個股無法保有長期競爭力而持續跌價,也可能資金運用不當、因為貪心而忽略股價下跌帶來的傷害,這些是投資股票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年前彷彿有許多未確定的風險而讓股市陷入修正,年後連兩天上漲,代表這些未確定的風險疑慮已經消除,可以進場買股票或加碼持股?

投資人是因為股市上漲才決定進場?或是看到風險疑慮釐清才進場?或是有其他因素影響投資決策?

股市大漲三日,散戶不請自來,一般人多半是看股市如何表現才決定是否應該投資,如果股市上漲就對前景覺得樂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投資人在農曆年休市前賣出的股票,會不會在年後立即買回來?如果真的看好個股中長期的表現,何必因為幾天的休市就賣出?

農曆年前後買賣股票的決策會有什麼差異?這得區分短期與中長期角度來看待,

中長期角度在休市前後的投資決策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本來股價就比較貴的、因資金或景氣變化而風險比較高的股票,還是會繼續承受賣壓,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前投資人可能覺得假期較長、變數較多,所以市場風險較高,以短期股價波動的角度確實如此,美國股市先大跌後又反彈,

如果台股沒有休市,可能有些人在市場大跌的悲觀氣氛中賣出股票,造成殺低的損失,但休市反而讓投資人避開市場的情緒波動,

若不要以短期波動的角度來看股市,一般人所預期的春節期間各項變數,實際風險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設台股因為農曆年長假休市而剛好避開美國股市大跌,年後開盤回到原本的位置,彷彿沒有經過大跌或大漲的波動,這種情況對於投資人是有利的嗎?

或假設台股封關前跟上美國股市大跌的腳步而下跌,但封關期間美國股市反彈大漲,台股休市而沒跟上漲勢,這種情況對於投資人不利嗎?

一般投資人容易受眼前的股價表現、市場氣氛與情緒的影響,以為跌勢深不見底、未來前景堪慮、再不出場就會有更嚴重的虧損,於是把股票賣在市場最恐慌的時刻,實際股市是有漲有跌的波動,當恐慌賣壓結束就是由跌轉漲的開始,在市場恐慌時刻,投資風險已經相當程度的降低。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波動很難清楚區分是短期因素或長期因素影響,多半是兩者同時存在,只是有時候短期因素多一些,有時候則是長期因素為主,

不過長期因素通常有較明顯的景氣與資金條件,短期因素則是各種理由都可能造成波動,

例如近日提到農曆年前的賣壓,不論景氣與資金條件如何,年年都有類似的現象,是一種短期因素,時間一到就會結束,所以封關前最後1~2天上漲的機率比較高。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所謂的財務自由,大概是說買東西的時候不用去計較價格牌上的數字,商品品質合理、符合喜好、搭配合適就可以買,稍貴一點也能接受,

這個概念放在股票的投資約略是說,如果市場資金充沛(財務自由),企業獲利成長且前景看好(品質合理),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稍貴也能接受),

大家看到股市的繁榮狀態是由這幾個條件共同建構出來,如果這些條件不變,就能繼續維持股市的繁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應該要有一定的邏輯原則,符合條件才買進或賣出,如果條件沒變就保持不動繼續等待,

這些投資的邏輯原則可能是景氣擴張、資金流入、企業營收獲利成長、技術均線或指標向上......等等,會不會有人投資原則裡的條件是:假設遇上股市休市N天就出場?N=3, 5, 7?

這個問題就等同於是在問該不該抱股過年,但實際去找任何一個投資方法的書籍,應該是沒有人會把股市長假休市設定為一種投資的邏輯原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看待股市常會受到刻板印象或自身期待的影響,而失去客觀的判斷,

例如農曆年前的股市新聞常會提到紅包行情、封關行情,冠上「行情」這兩個字,似乎就覺得股市應該會上漲,這是新聞用詞造成的刻板印象,

實際這段期間的股市不太容易上漲(只有最後幾天才容易漲),常常是沒有行情的一段時間,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投資人對於股市前景的判斷,很容易受近期股市波動影響,股市上漲就看好,股市下跌就看壞,

現實情況是有些漲跌波動不一定和基本面前景的變化有關,例如農曆年前股市慣例會有賣壓,使股價出現一小段休息回跌,這樣的股價波動就不一定和基本面有關,而是因為不願意承擔過年期間可能的意外變數風險才出場的賣壓,

有點經驗就會知道農曆年前一段時間比較容易跌,但是否要因此就先出場?這是另一回事,是否出場的決定因素不在於股市的中短期波動,而是按投資人決策的依據而定。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周台積電公布的資本支出及展望比市場預期更好,拉抬股價上漲,讓整體指數看起來表現不錯,不過整體實際下跌家數明顯多過於上漲家數,櫃檯指數跌破季線,扣除台積電的股市仍持續下跌,

以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台積電展望樂觀,應該可以連帶使相關供應鏈上下游都維持相對正面的展望,實際除了台積電之外的多數股票相對弱勢,

原因可能是農曆年前的賣壓所致,但除了農曆年前的賣壓之外,也許還有其他風險因素得要考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整體指數沒有太明顯的漲跌趨勢時,大家預期股市沒有太大的空間,就會說應該要選股不選市,

實際是不論市場狀況如何,任何時刻都應先做好選股的思考,即使是整體上漲趨勢裡也有跌勢的個股,仍需要藉選股能力來避開;

在中長期投資角度,較好的機會、較低的股價都是在股市大跌之後才出現,整體市場表面看起來不適合投資的時候,才是真正選股不選市的好機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個別股票的差異很大,上市加權指數還沒跌破月線,櫃檯指數已經跌到季線附近,

如果景氣還能維持熱絡,多數企業還能維持成長,為什麼個股的表現會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問題隱含著理解股市風險的重要思考角度。

景氣(或資金)數據還沒有改變,但許多個股慘跌,可能原因之一是未來景氣(資金)數據即將開始轉弱,股價領先基本面而下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用不同的投資或投機方法,面對同一種市場情況時,所作的決策截然不同,

例如當股價跌破月均線(或季均線)時,按照技術分析原則的人可能會賣出股票,不過,同時會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前景看好而等待股價回檔才進場的投資人,會出手承接跌下來的股票,

兩種不同的觀點讓買賣交易成立,沒有絕對的好壞或對錯,而是取決於投資人如何處理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裡有各種不同特性與習慣的投資人,會造就個別股票波動特性的差異,

例如12月中下旬成交量萎縮,推測是因為外資交易清淡所致,所以平常外資著墨較多、或是需要外資大量資金才推得動的股票,一般而言在那段時間相對比較沒有表現,

導致台積電是在元旦之後才出現明顯的成交量擴增及股價波動,觀察不同特性股票的表現,是理解市場資金動向的方法之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價格是所有參與者共同決定,但中短期內會存在少數幾個主導力量,可能是大股東、市場大戶、外資等,若大戶們的看法方向一致,股市就出現明顯的漲跌趨勢,

其他資金較少的投資人或一般散戶則只能追隨趨勢,只要大戶們沒有改變持股的態度,股價趨勢就不易改變,

不過大戶們也是受整體資金(利率、匯率等)情勢的影響,才決定要把資金放在什麼地方,如果預期情勢即將改變,可能有投資人會提前準備而調整持股配置,但誰願意接手這些股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12月中下旬至昨天很短的時間內台股指數漲近千點,有短線乖離過大的疑慮,

而由去年10月初低點以來漲幅近15%,也是波段漲幅可能接近陷入停滯的程度,

只是這兩天的漲幅如果扣除台積電的貢獻,指數幾乎沒漲,從櫃檯指數的表現可以看到這兩天是下跌的,雖然股市看起來好像在新年度有更樂觀的前景,實際可能不像股市表面所呈現的繁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一件事情總有不同角度的看法,樂觀心態會覺得所見都是正面的訊號,悲觀心理則覺得處處是危機,股價會呈現市場上兩種力量交易的結果,

只是除了當下樂觀或悲觀的心態之外,還有許多複雜的因素會影響未來的股價,不是依據當下市場偏向於樂觀或悲觀就能合理推測未來股價表現。

新年度開始股價指數續創新高,市場心態偏向於樂觀的展現?台積電貢獻了指數絕大部分的漲幅,如果扣除台積電,其實新年度開始的股市是下跌的,而且不少個股是開高走低的長黑,可能代表投資人覺得處處是危機的悲觀心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月底的股市連續上漲創新高,讓市場對於新年度的行情偏向於樂觀的態度,有利於漲勢行情的延續,

在股市的中短期波動,心理層面的樂觀態度確實能讓股價上漲,但波段或中長期的漲勢,就不能只仰賴心理層面,還必須有其他的因素才能推升股價,

可能是股價相對便宜,報酬率合理,資金充沛,成長前景樂觀,籌碼條件有利......等因素,短線暫時還沒有看到危險的警訊,但漲勢能再延續多少幅度或時間則還有待觀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台股指數已經連續上漲七天,但成交量相對低迷,股市的技術分析說必須量增價漲、量價配合才是漲勢,如果量價背離則要小心漲勢回跌的風險,

確實正常狀況應該如此,所以看到量價背離時,應該要小心謹慎,避免進場慘遭套牢?

不過若換個角度想,不需要太多的成交量就能推升股價,是不是代表沒甚麼賣壓,自然比較容易上漲?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指數是由許多不同類別的產業與企業股票共同組成,各企業的淡旺季不同、營運週期不一樣,正常情況下各不同類別股票的漲跌步調應該不一樣,

不過,當股價指數出現明顯的漲跌行情時,許多股票會同時漲跌,或在相近的時間內輪漲輪跌,推測這是資金及市場心理所造成的效果。

當股市出現明顯的漲勢,會吸引原本仍維持觀望態度的投機客,增加資金流入,強化正面心理,使得漲勢進一步強化並推升股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持有股票多久的時間?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股票特性、不同的情境,都會影響持有時間的決定,

如果企業可以長期持續成長,股價、市值節節高升,當然應該長期持有,

不過有些因素會影響長期持有的績效,例如企業之間的競爭可能讓營收獲利受到壓力,或是景氣或供需會循環調整,可能供過於求而使企業營運衰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需要考慮未來前景,這個『前景』可能是整體經濟的景氣、產業未來的供需(例如晶圓代工需求增加、供給有限),時間單位是『年』或更長,

但在這過程的股市有許多波動,如果從波動的角度來看待『前景』,考慮的可能是季節慣例,時間單位是『月』或『季』,

一般投資人經常會錯誤理解不同時間單位的前景理由,例如看到近期股市創新高,新聞報導的理由可能是經濟持續成長,產業景氣持續看好,但這些理由不是股市創新高才存在,股市跌到相對低點時,經濟與產業同樣是正向發展,如果是因為這項理由而投資,應該在下跌至相對低點就投資,而不是等到創新高才看好。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交量是股市技術分析裡一項重要的資訊,代表資金是否進駐市場,成交量能夠擴增,資金流入股市才能推升股價,

一般說有量才有價,近期成交量相對萎縮,所以應該要推測股市前景相對保守?或是會說量縮整理顯示市場態度偏向於觀望,是在觀望什麼?誰在觀望?

由於無法預知股價如何波動,不知道量縮整理之後是會向上突破,或是向下跌破,投機客寧可等股價出現明確的方向之後再加入,不需花時間等待整理,把股價波動視為重要交易訊號的投機客才會觀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實際多數股市裡的現象都同時可以做正面及負面解讀,如果市場心理偏向於樂觀,即使負面訊號也會化解成為利空不跌,

而該做正面或負面的解讀多半取決於其他因素,得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就像一杯咖啡可以是50元,也可以是150元,貴不貴?要看是在什麼情境下,和什麼人一起喝,單就價格來看150元當然比較貴,但如果是和重要客戶、好朋友一起喝,比較不會在乎它貴不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