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不同的投資或投機方法,面對同一種市場情況時,所作的決策截然不同,

例如當股價跌破月均線(或季均線)時,按照技術分析原則的人可能會賣出股票,不過,同時會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前景看好而等待股價回檔才進場的投資人,會出手承接跌下來的股票,

兩種不同的觀點讓買賣交易成立,沒有絕對的好壞或對錯,而是取決於投資人如何處理風險。

投資人的風險和外在情勢有關,也和自身資金運用(配置)有關,技術分析角度覺得股價開始修正就應該出場,是受到外在情勢影響而做的判斷,但如果一個投資人大部分的資金是長期投資領取股息的持股,根本不會在乎股價如何波動,不需要因為股價跌破中短期均線就出場,中短期的外在情勢變化不會改變持股決定,主要風險是來自於所持有的企業營運是否符合原本的預期,看待風險的角度和技術分析角度完全不一樣。

先前提到農曆年前股市慣例會遭遇節前賣壓而回跌或休息整理,這是偏向於中短期波動或技術分析角度看待,以中長期觀點,若整體景氣與資金不變、企業獲利成長不變,理論上不需要為了短期波動而賣股票,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