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持續向上,景氣燈號維持黃紅燈,二月的景氣數據看起來並未朝負向發展,
不過三月的股市卻出現較明顯的修正,股價指數的表現也是景氣指標的一部分,下個月的景氣數據是否會有所變化?
至少原本紅燈的股價指數在下個月應是無法繼續維持紅燈。
最新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持續向上,景氣燈號維持黃紅燈,二月的景氣數據看起來並未朝負向發展,
不過三月的股市卻出現較明顯的修正,股價指數的表現也是景氣指標的一部分,下個月的景氣數據是否會有所變化?
至少原本紅燈的股價指數在下個月應是無法繼續維持紅燈。
股市短線看似經常大漲大跌,每天有各種重大新聞,拉長時間來看市場的波動不像表面所見的激烈,
例如目前台股指數的季線、半年線都維持平緩而沒有明顯的趨勢,趨勢的改變經常是緩慢漸進的,要隔一段時間來看才會發現明顯差異,而其中景氣指標、匯率、利率的調整,是影響股市趨勢變化的基礎,必須定期關注。
關稅的影響層面複雜,但最終會呈現於經濟體的匯率、利率、股市表現。
股市中長期趨勢表現應該會和景氣趨勢一致,不過所謂的景氣趨勢是一個廣泛的說法,景氣是由許多不同的產業綜合呈現的結果,
通常是在景氣變化較劇烈,趨勢方向與幅度都較明顯時,股市才比較容易看到多數類股同步表現的明顯趨勢表現,
其他時間經濟整體裡可能有部分產業景氣繁榮,另一部分卻相對低迷,綜合起來使得整體景氣趨勢的方向與幅度較小,這可能使股價趨勢也顯得較不明顯,呈現於股市內容則會比較偏向於個股表現。
股價通常提前反應企業的營運情況,如果股價沒有經過修正,現在知道的企業營運消息,明年有什麼樣的新產品、新機型大概都已經先反映在股價的表現,
而尚未反映的是企業獲利的不確定性風險,這可能是產品遭遇技術問題尚未克服、時間遞延、政策調整、景氣或需求的變化......等,
投資總無可避免的需要考慮風險,但如果後續的利益夠誘人,冒險的資金就願意進場。
優異的基本面是股價上漲的憑藉,只不過股價表現會領先基本面,投資人根本不知道未來的基本面情況,無法了解股價究竟為什麼漲或跌,
用眼前所見的新聞事件來解釋股價,是不符合邏輯的瞎猜,但即使是錯誤的,多數投資人還是願意相信新聞上對股價漲跌的解釋,
因為那是簡單、直覺也能釋懷的解釋,但無助於做出合理的投資判斷。
股市多半是股價先下跌之後,投資人才會在公開訊息中看到壞消息,股市下跌初期還不知道景氣或企業營收會開始轉弱,
市場上的聲音還會維持著原本樂觀態度,可能是真的還沒有看到負面發展的數據,另一種可能則是輕忽已經出現的警訊,只篩選樂觀角度的訊息,
在無法預知前景的情況下,等到股市下跌再來找原因或理由,似乎也是合理的,但實際投資(投機)需要提前因應風險,如果等下跌再找理由,已經造成損失,無助於投資的利益。
官方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第三、四季預測成長率(YOY)分別是3.21%與1.12%,而公布的第一、二季則是6.63%與5.06%,
全年成長3.9%,較五月的預測3.94%略微下修。下修幅度很小看似不會有甚麼影響,投資人該關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的微小下修?
投資人關心的是股票市場,經濟成長率是影響股市的要素之一,思考的方向是經濟預測是否提供甚麼線索,可以提供推測經濟前景的變化,即使只是微小的下修,也代表原本的預期較樂觀,實際不如原本想的樂觀。
最新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持續上升,景氣數據仍持續正向發展,只不過股市並非總是和景氣數據維持同步表現,中短期內兩者是可能逆向發展,
股市在七月中下旬出現快速修正,短時間內已下跌超過10%幅度,且還不確定修正是否結束,若股市持續走弱,可能是未來景氣有所轉變的前兆,是中長期投資需要考量的風險。
股市屬於景氣的領先指標,理論是在景氣循環達到高點、景氣熱絡,景氣燈號亮紅燈時,股市已經準備從高點反轉回跌,
在投資人眼裡可能覺得股市和景氣表現未必一致,不過這多半是因為時間落差,
股市通常領先基本面,而基本面數據又落後一段時間才公布,導致景氣數據公布的時候,股市表現常和景氣呈現方向不一致,
但如果以較長期的角度來看,股市和景氣趨勢就會呈現一致的方向,若是關注中長期波段或趨勢,就得考慮景氣或經濟基本面的變化,但不是直接用來推斷股市波動,而是用來理解股市的相對風險。
股市波動主因來自於預期的前景與實際情況不一致,覺得企業獲利會大幅成長,結果只有小幅成長就會導致股價修正,預期企業獲利嚴重衰退,結果只有輕微衰退則會讓股價上漲,
不是成長或衰退讓股價漲或跌,而是和預期情況的差距才使股價波動。
最新公布的景氣領先指標轉為上升,是否代表股市行情可以續漲而有更大的空間?
依據主計處公佈的資料,預估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年增率)3.35%,比今年的1.42%好一些,據此可以認為明年股市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經濟成長率數字是呈現整體概況,但內容有許多不同角度可以觀察思考,且股市波動和經濟成長率的關聯性還有許多細節值得研究,不是單純經濟成長率變好就會讓股市更樂觀。
最新公布的景氣燈號由藍燈上升為黃藍燈,主因是出口及批發零售年增率上升,這應是基期及旺季的因素,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景氣領先指標仍持續下滑,
最新公布的景氣燈號是藍燈,但其中股價指數的燈號卻是紅燈,依照官方說法是因為10月份的出口負成長,使得景氣分數掉了,但同時股市因為去年10月是跌勢最低點,基期降低使股價指數增幅擴大而變成紅燈,
不過只有股市過熱,其他項目都是相對低迷,可以說基本面沒有跟上股市的表現,不是股市修正,就是應該看到基本面逐漸好轉。
確實去年底的外銷訂單、出口基期降低,年底可能看到年增率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是否令市場滿意?
投資過程會遭遇許多相互衝突的判斷訊號,例如理論上股價應該和基本面成長方向一致,但如果遇上基本面衰退,股價卻出現明顯的漲勢,究竟該如何看待?
要因為基本面衰退而悲觀?或是因為股價上漲而預期前景樂觀?
相互衝突的訊號本身沒有指引投資方向的意義,而是要看是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投資或投機,中短線的投機不一定需要考慮基本面的問題,或是基於價值的考量,在基本面衰退時期可能也有投資的機會,資訊解讀方向是依不同的角度而定。
最新公布的景氣燈號維持藍燈,官方說法是景氣低緩但已見落底跡象,落底的理由是景氣同時指標已經上升,景氣分數連續上升,
雖是由金融面的指標(股市與M1b)上升,生產與貿易指標的跌幅正在縮減,就經濟的現況觀察確實如此,但就股市而言,除了經濟現況之外還必須考慮得更多、更遠。
景氣由衰退轉為復甦的確認現象是景氣領先指標先上升,而股市多半比領先指標更早或同時就開始上漲,
投資需要建立合理依據的原則,可能是依據基本面景氣條件、企業營收獲利的成長,或本益比、殖利率決定投資與否,
或是依據技術面股價強勢、均線多頭排列,或考量籌碼動向,大戶、外資、融資等條件,只要能夠降低風險並幫助獲利就是好方法。
在行情熱絡時期,熱門族群經常維持強勢上漲,短時間內就有不小的漲幅,盲目冒險、見漲就追可能可以獲利,見漲就追也算是一種技術面的原則,不過,它不一定是容易掌握、不能降低風險,
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很多,好消息不一定能讓股價上漲,壞消息不一定會讓股價下跌,要看市場多數投資人在意或預期的是甚麼,
利空不跌是相對低點,股價可能轉為上漲,利多不漲則是相對高點,股價轉跌,利多上漲或利空下跌,則是原本漲勢(或跌勢)延續的現象。
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一碼,說抑制通膨已有進展,這是正面的消息,雖然是符合市場原本預期的狀況,股市上漲的表現,是原漲勢延續的現象。
以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台股沒有連續兩年下跌的記錄,所以現在是進場的好機會?
沒有連續兩年下跌的敘述是對的,但是否此時就是進場的好機會卻不一定,
是否該進場所考慮的因素並非只有上述的歷史統計資料,有時候未經仔細思考如何運用的統計資料,正是傷害投資績效的罪魁禍首。
官方公布最新的經濟成長預測,繼續下修經濟成長率,這並不意外,因為股市領先大跌已經預告這樣的結果,
而且景氣領先指標持續下滑,轉弱的經濟成長也難以回溫,在這樣的環境背景投資股市,要考慮是否已經接近景氣谷底,股市是否已經反映經濟的疲弱,以較低的持股成本才能降低風險。
官方數據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還有4%,第四季只剩1.52%,明顯降低的成長率會帶來股市的修正,另一方面卻可能接近景氣谷底,
最新公布的景氣數據持續朝負面發展,景氣燈號已經掉到黃藍燈,景氣滑落達一定程度,樂觀的想法是比較接近景氣谷底,
長期投資的角度,在景氣谷底區進場,耐心等待多半可以獲得合理的報酬,而所謂的景氣谷底區,以景氣燈號來區分是黃藍燈及藍燈區,但是在景氣谷底區投資仍有需要謹慎考慮的風險。
風險之一是無法預知景氣低迷的時間有多久?
股價上漲需有些主客觀條件,可能是企業營運成績優異,市場具有資金及正面的心理預期,不過如果單純按照理性邏輯推論,股價上漲的漲幅可能相對有限,
而是需要有大戶主力在理性邏輯之外,更添加許多未來前景的想像空間,才會擴大股價的漲幅,吸引投機客炒作,
另一個角度來想,如果企業營運成長又有想像空間,自然會吸引各方資金共襄盛舉,越多人一起抬轎,股價被抬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