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期待在各種混亂局勢中找出某總規律,按照規律就可以預測未來可能的發展,期待歷史有序的重複以讓我們可以藉過去經驗來預測未來,

或是股價線圖呈現某種現象,推測股價會按照線圖上的秩序發展,這一年多以來的行情過程,台股有幾次拉回至季線就止跌,這次也可能在季線附近就是另一次進場機會?

歷史裡有許多不同的案例現象,如果只擷取自己喜歡的歷史片段,忽略其他不同的發展,以為發現走勢的規律,其實只是假象,股市不一定會按照理性邏輯發展,在沒有秩序的地方硬要找出秩序來可能徒勞無功,歷史規律是有參考價值,但不一定可以適用到每一次的不同背景環境差異。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有一種觀點是要追隨趨勢,只要上漲的趨勢沒有改變,就持續正向看待,不過,怎麼知道趨勢還沒有改變?

當投資人心裡樂觀的時候,股價拉回修正會被視為只是短暫調整,被視為是再加碼進場的機會,如何能預知拉回之後會不會再漲?高檔出現長黑大跌是否趨勢已經轉變?是否要趁大跌撿便宜?

所謂追隨趨勢,其實帶有主觀預期及猜測的成分,如果股價看起來仍然很貴,這時候要不要追隨趨勢?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總是比實際各種經濟數據的變化更早出現異狀,在大多數人還不知道有甚麼問題的時候,股價就已經提早反應,所以才會是領先指標,

正常而言,股市下跌初期都無法知道真正下跌的理由是甚麼,不知道後續會有甚麼利空,不知道是真正轉為跌勢或只是短期修正,

因此面對股市修正的態度應是保持謙虛,不要預設景氣前景沒問題,不要預設甚麼位置可以止跌,要考慮趨勢轉變的可能性。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長期而言,企業自身的營運與獲利成長才是決定股價趨勢是否轉變的主因,不過,外在的政治與經濟環境轉變也可能讓股價趨勢調整,

因此思考股價趨勢轉變的主要變數,一是企業自身營運狀況的改變及股價相對位置是否超漲或超跌,另外就是外在環境的變化。

股市追求報酬績效,對於已經累積夠大漲幅,股價已經位處高檔的股票,很難再有更好的報酬績效,轉而著墨相對低檔的股票是提升報酬績效的方法之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情不同階段,會有完全不同的內容,在股市低點谷底翻揚時,多數股票都會上漲,之後才會開始依照各不同產業與企業不同的復甦與成長狀況,而有不同的個股表現內容,

這時期也會區分出主流題材,預期成長展望較好的股票會有較大的漲幅,

等到股市累積夠大的漲幅,有些還沒有甚麼表現的個股開始落後補漲,投機性較高的股票也在行情後期有精彩的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的運作包括許多不同的內容,有屬於客觀存在的事實,有理性邏輯的推論,也有想像猜測的部分,加上心理情緒的作用。

美國總統選舉出現共和黨候選人川普遭遇槍擊事件,這是客觀事實,在事實之外,人們會開始建立邏輯推論:

例如這會提高川普當選的機率,想像並猜測共和黨上台將會採取和目前不一樣的政策方向,進而影響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向,區分出受益的產業類股及可能受壓抑的類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判斷或思考股市的波動只是短線震盪或有波段趨勢改變的疑慮?除了從股市內容觀察,看指標股、績優股、高價股、題材股、投機股等不同類型股票的表現之外,

外在環境是否有所改變也是關鍵,例如利率是否改變,利率會影響整體資金情勢的變化,改變資金流向,扭轉市場投機氣氛。

股市說漲多是最大的利空,不需要特殊的消息就可能讓股價修正,甚至原本預期中應該出現的利多來臨時不漲反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股票意義是持有企業的一部分股權,和期貨的意義並不相同,

但實際若不是長期持有,股票還是具有類似期貨的意義,到期日(結算)就是賣出持股的那一天,只是沒有限制特定日期,

如果價格不滿意(或套牢),可以等到滿意的價格再賣出,決定權在投資人自己,不過許多散戶面臨的情況是上漲時捨不得賣出,跌到受不了、恐懼的心理狀態才賣出,被市場情緒牽引而喪失自己決定何時結算的權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複雜事務化繁為簡,找一個簡單易懂的指標,當作觀察的參考有助於理解整體概況,

股市的加權指數就是一個簡單易懂的指標,綜合各種不同企業股票,以單一數據呈現出整體概況,讓人可以快速理解股市狀況,

不過,對於投資人而言目的是要了解股市內容的各個面向,了解所關心追蹤的企業股票,指數是為了協助達到目的而存在,如果因果倒置,知道指數繁榮卻無法了解內容個股如何表現,指數就成為誤導投資人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進入除息旺季,新聞標題多半是股息帶來資金活水有助行情繼續發展的觀點,

不過這樣的解讀並不客觀,拿到配息一定會再進場買股票?其實也經常可以在匯率新聞看到:外資拿到股息匯出以致台幣弱勢。

股息資金是活水,但不一定會立即全部重回股市,而且也不一定願意以當下偏高的價格進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是以加權指數來概括表達整體股市與經濟的優劣,加權指數大漲顯示整體股市及經濟處於繁榮時期,

在經濟基礎的邏輯裡,除了看整體是否持續成長繁榮之外,也要看內容是如何分配,對於投資者而言,辨識股市內容如何發展,關係著如何做資金配置,也關係著所承擔的風險高低。

以現今社會情況所見,有競爭力優異的企業貢獻經濟成長(例如台積電),也有投機客利用題材從中牟利(台積電設廠所在地的房價),有踏實營運的各種小店攤販,也有各式詐騙手法,全部都是經濟的內容,其中投機或詐騙不會是健康方式,無法長期穩定發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本周因為網路設備問題,無法順利登入網站,以致無法順利發佈文章,在此致上歉意!
—-------------------------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景氣數據持續正向發展,股市繁榮,吸引資金投入,加權指數創新高,處處是看好前景的樂觀新聞,似乎一切都很完美,但世間有完美、不需煩惱、不擔心虧損的投資項目嗎?

當然沒有,投資一定有風險,如果事先有注意風險的存在並適度防範,風險不會造成傷害,如果忽略風險,它就會以意料之外的形式突然出現,讓人措手不及。

造成投資成效不如預期的原因有許多,包括買進成本太高(使報酬率不如預期)、企業成長不如預期、掉入市場陷阱、受人性情緒影響做了錯誤決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非特殊事件衝擊(例如疫情),不論漲或跌,股市行情的轉變都是漸進調整,在相對高低檔區震盪一段時間,技術面形成頭部或底部之後才出現明顯的趨勢,

在技術分析角度認為等待型態完成,確認突破或跌破之後再決定買進或賣出,不預設是否突破的立場,也就不須提前冒險或錯失可能的行情,是相對安全的做法。

即使覺得行情有泡沫化的跡象,也無法事前確認,必須等泡沫破了才知道,這個觀點和技術分析角度等待型態完成再決定的觀點是一致的,不過,這是理性邏輯之下的想法,市場的運作常有許多理性邏輯無法掌握的部分。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性客觀情況之下,知道股市沒有只漲不跌,也不會只跌不漲,不論漲跌都是波動的常態,

但一般人看到股價上漲時會追價,會期待它持續上漲,看到股價下跌時卻不一定會賣股票,不預期它可能持續下跌,

對應股價不同的漲跌狀態,一般人的動作及預期卻和股價漲跌方向未必一致,是甚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股市新聞常看到描述股票基於各種樂觀理由或估算,股價可以上看xxx元,或是目標價達xxx元,

如果真的如預期的樂觀,在短時間內將只有買方推升股價而沒有賣方,持有股票的人只要等目標價位到達時再賣出?

目標價位到達之後,沒有再漲的空間,只剩賣方沒有買方,如何能順利出脫持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資本需要20~30年才能回收是否願意投資?台股整體本益比接近25倍,許多熱門股票本益比也都在20~30倍區間,

對比過去歷史本益比大約在15~20倍,現在市場願意以更高的價格投資,

推測原因是樂觀看待未來的成長性,認為AI的發展剛剛開始,後續在各領域的應用會給相關企業族群帶來極大的商機,具有成長潛力才願意以較高的價格投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具有回顧過去與想像未來的能力,正常情況下對於未來的預期,是基於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情況或是基於經驗,加上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心態進而推測未來。

例如回顧過去一段時間股市持續上漲,樂觀心態會認為行情可以延續過去以來的漲勢。

實際股價的波動和過去不一定有關,雖然對於未來的預期是基於過去的狀況,但如果察覺未來情勢有轉變的可能,不論過去如何輝煌或悲慘,都得放下並重新評估,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人試圖賣出手中商品時會強調是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但是否真的如此,則是不同立場的人各有不同的判斷,如果和需求不符,就沒有所謂物超所值。

股票作為交易標的,有時候和商業上的買賣類似,大戶主力想要賣股票的時候,多半會利用各種管道釋放正面訊息,讓買家覺得未來前景可期,強化買進的動力。

在股市常見的現象是,當股價累積一定漲幅之後,就會看到各種對於企業未來的獲利預估,計算本益比與合理價格,認為可以達到某一個目標價,以當下股價來計算還有多少上漲空間,這是一種典型物美價廉、物超所值的說法,不過,是否真的如此還有些其他需要考慮的地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上經濟體會存在通膨現象,正常情況各種商品價格是會維持溫和的上升,

不過偶而會有暫時的供需失衡,再加上有政府、商人、投機客的運作,資產或商品價格漲跌升降幅度比預期更大,趨勢延續得比預期更久,而讓人以為價格回不去了,須接受新常態的高(低)價。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蛋價相對穩定,在全聯或家樂福買到一盒10顆的平價雞蛋大約在35~50元間波動,前兩年有一段時間缺蛋,一盒雞蛋要價超過70元,加上日常物價持續有明顯通膨現象,讓人覺得蛋價已經回不去了,以為一盒70元的雞蛋成為新常態,最近卻掉到50元以下了。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體股市內容多元複雜,有時候是部分個股修正調整,另一部分則維持著原本的趨勢,一種想法是股市強者恆強,只需在行情過程中汰弱留強,同時等待個股整理之後可以再重回漲勢,

這樣的想法偏向樂觀,認為未來趨勢不變,

但需考量另一種可能是,不同個股的調整有時間落差,部分個股先轉弱,另一部分個股一段時間之後也會開始陷入調整,要等到整體趨勢改變或至少經過明顯的調整之後才有下一階段的行情。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觀點認為股價上漲代表企業前景看好,在中長期而言,股價趨勢和企業營運趨勢一致,如果企業獲利可以持續成長,股價確是會隨之而上漲,

但在中短期內就不一定了,投機客不在乎企業獲利如何,只要股價可以上漲,就是追價的理由,大戶主力可以藉題材炒作股價,吸引投機客進場,在市場氣氛熱絡時期,股價上漲和企業前景不一定有關。

股價總是領先基本面表現,讓一般人很難辨認股價上漲的原因,究竟是企業營運好轉或只是主力大戶藉機炒作,不過無法確定股價表現的原因並不會構成投資或投機的問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相對高或低牽涉很複雜的判斷,因此發展出許多推測的方法,例如依據企業的營運狀況推算獲利,再以合理本益比評估股價可能的範圍,

不過這樣的推測或評估必然是在某些假設前提之下進行,而假設的條件又會因為樂觀或悲觀預期而有所不同,樂觀的假設條件會接受較高的價格,悲觀的假設條件則相反,

也就是推測時的心態對於最終推測的結果有重大的影響,所以股價很難有絕對的合理價格,現在大家接受的價格,可能過一陣子就變得太貴(或便宜),心理因素對股價波動的影響程度甚至比企業基本面更重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金會找到相對較容易獲利的方向,或是流向有利可圖的地方,而人多或是群眾聚集的地方,是資金匯聚的方向,應該也是有利可圖的地方,

不過股市又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群眾貪婪時應該要恐懼,當中是不是有什麼矛盾?這是投資或投機藝術中難以量化解釋的模糊地帶。

資金是會流向有利可圖的地方,如果是具夠大規模的利益,容許夠多人一起獲益,就會持續容許後進資金流入,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獲利來源有一類是股價上漲,企業營運成效優異使股價提升,或雖然尚未看到企業獲利,但因為題材的想像空間,投機因素也會使股價上漲,

另一類是來自於股息的收益,但這樣的收益不能單純只看股息,還必須考慮股價是否填息,股價能不能維持穩定。

因題材想像而出現的股價投機波動,通常波動較劇烈,延續的時間較短,若是缺乏營運基本面的企業股價,在題材熱度最高的時候,大概就接近是股價高點位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會說話,股價的表現可能代表企業營運前景有些變化,強烈的上漲趨勢代表市場多數資金認為未來企業可以獲得極大的收益,所以勇敢進場追價,

不過影響股價的不只有單一因素,有些確實對於未來的企業獲利有過合理的估算才進行投資,

有些卻可能只是投機因素,單純認為股價會延續趨勢上漲,不管企業獲利如何,股價上漲就是進場追價的理由,多數行情是各種理由兼具,只是有些時候投機的理由多一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待股價有許多不同的評估角度,可以用各種已知的企業資產與獲利數字來看,例如淨值比、本益比、股東權益報酬率、股息殖利率等,

有些則以預估未來的發展規模來評估,預估未來的營收獲利,再計算可以接受的合理股價,

於是股價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已知數據)看起來很貴,但(預估未來)想像則還不貴,或數據上看起來便宜,但預估未來情況則不便宜,前者是企業成長,投資心態樂觀,後者是企業衰退,投資心態悲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去閱讀各種投資大師的書籍,不論是哪一種方法、派別,應該都會看到類似的說法:股市歷史不斷重演,市場情緒在貪婪與恐懼交替出現,

就是說股市上漲到一個程度,所有人都極度樂觀看待未來前景之後,一定會出現大幅修正,而且是讓所有人覺得恐懼,甚至會跌到多數人覺得再也不想投資股市的程度,這是歷史經驗也是人性使然。

股市的波動無法預測,無法知道市場是否處於過度樂觀,不知道何時會開始修正,但不能認為漲勢可以無限延伸,不能認為沒有大跌修正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性心理上有一個「不注意視盲」的現象,是說事情就在眼前發生,但因為人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所以完全沒看到眼前所發生的事,

這現象是魔術表現能夠成功的重要原理,只要使用一點障眼法,成功的讓觀眾注意力被引導至無關緊要的地方,魔術師就能偷天換日而不被發覺。

股市是一個人性試煉場,除了常聽到的貪婪與恐懼之外,各種其他的人性特點或缺陷也會在股市裡顯露出來,當然也包括上述的「不注意視盲」現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氣有循環的現象,企業的營收獲利成長與衰退交替,股市的趨勢和景氣及企業獲利循環大致會有一致的方向,

而景氣與企業獲利的循環有長期趨勢,也會有逆向的中期波動,如同股市的趨勢過程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逆向調整,上升趨勢過程有波段修正,下跌趨勢會出現波段反彈,

這類的調整有些是季節因素,例如產業有淡旺季之別,或股市也有季節行情,有些則是因為統計數據的變化,例如基期高低會影響景氣與企業獲利數字,這些不一定會改變長期趨勢,但可能影響市場題材或心理預期,進而改變波動方向。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加權指數上漲會帶給投資人一個印象,認為多數股票都可以跟著上漲,即使暫時沒有上漲的股票也有機會在後續行情中表現,

所以只要指數持續維持熱絡,都可以持續進場或持股等待輪動表現,這樣的想法雖然是合理,不過,可能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風險,

指數有表現但投資人的持股卻不動或甚至反向修正,個股和指數表現脫鉤也是常見的現象,指數雖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指標,但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必須考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須考慮企業的營運狀況,但不是基本面優異就足以讓股價上漲,還需要獲得市場認同,資金願意進場才會讓股價上漲,

另一方面,不管企業基本面如何,即使企業缺乏獲利成績,只要有主力大戶願意投入資金拉抬股價,股價也可以大漲,

而這類型投機股和基本面優異的股票上漲時都同樣能讓持有者獲利,看似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在行情結束股價回跌時,修正的幅度及造成嚴重損失的風險差異極大。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是一個很繁雜多元的市場,用指數來理解市場的表現,理論是一個化繁為簡而快速直覺的方法,

不過指數無法完整有效的呈現市場樣貌,常須依據不同環境而有不同的判斷,不應單純以指數表現當作判斷依據,而得從繁雜的內容中找出符合自身所需的資訊。

整體指數表現內容包含了各種不同的類股、產業、不同的股票特性(成長股、景氣循環、高股息、投機股、題材.....)等等,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若要維持中長期多頭走勢,是基於景氣擴張,加上市場資金與心理因素都正面發展等因素,

而這些條件會形成市場裡多數投資人都維持獲利狀態,不論是持有的股票市值(股價)上升,或是分享企業營運成果(配息)都能獲益,這種情況下投資人不會離開股市,有多餘資金就繼續投入,形成資金增加與股價逐漸上升的良性循環。

技術面的均線多頭排列,股價位於所有均線之上或持續創高的現象,就是股市裡資金增加與股價逐漸上升的良性循環,就台股上市加權指數來看是如此,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的波動無法事先預測,所有的推測都帶有不確定性與風險,較好的應對方式並不是預測會不會發生什麼事,而是考慮風險並做相對應的安排。

股市的風險有一類型是企業營運狀況及前景不如預期,這可能導致股價修正,

另一類型是市場心理的因素,過度樂觀或悲觀會讓股價超漲超跌,使後續出現反向調整的壓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投資成效的因素很多,包括是否選對股票、是否以合理或便宜的價格投資、資金如何配置、如何決定買進或賣出的時機、持有股票時間長短、市場心理情緒......還有機運,

或是有些過去看起來可行,或是理論看起來完美的投資策略,都可能隨著時間或環境差異,而使得結果完全不一樣。

股價會隨著買進或賣出的集中程度而有不同的波動狀況,如果短時間內集中出現大量買單(或賣單)會使股價大漲(或大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波動和企業獲利有關,但不是完全正相關,股價中長期趨勢是和企業營運趨勢一致,中短期波動則不一定,

尤其是當股價累積夠大的漲幅(或跌幅),股價已經反映或甚至過度反映市場的樂觀預期,當企業公布優異的獲利數字時,股價可能不漲反跌。

雖然企業財報是一項影響股市的因素,財報本身好壞固然重要,股價相對位置也很重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景氣由盛轉衰或谷底翻揚時,多數企業營運狀況易同時翻轉,其他時間則多半呈現各產業不同的成長或衰退步調,這使股市裡不同類股的表現會有明顯的差異,

而其中較具規模的產業類股則足以引領整體指數發展出多頭或空頭的行情,當主流產業類股股價休息,整體行情也會陷入震盪休息,

如果要再有下一階段的行情,主流類股需再繼續上漲或有新的主流類股引領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的市場價格機制是,當價格走高變貴達一定程度,願意買進的人變少,買方減少使價格向下調整,在交易雙方維持理性的前提下,價格會維持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

而在股市則不一定是如此運作,因為股市不一定能符合理性交易的前提,有時候股價上漲會吸引更多看漲的預期心理,認為價格走高並非變得更貴,只要未來有更好的獲利,股價只是合理的配合報酬率調整,

不過未來的獲利並非精確的固定數字,而是基於估算,甚至是過度樂觀的想像,其中非屬於理性的想像就會使價格偏離合理水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指數與個股的關聯性不一定完全正相關,但是以機率來看,指數表現較好的時候可以使投資或投機勝率較高,對於一般人較有利,這是判斷是否適合進場的重要因素。

三月份有一段時間台股成交量達到4500~5000億的水準,之後的成交量逐漸降低至4000億上下,有部分個股休息或回跌,

不過指數並未轉跌,在短暫修正後又回到相對高點,這代表情勢並未惡化,仍然屬於適合投資或投機的時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