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加權指數上漲會帶給投資人一個印象,認為多數股票都可以跟著上漲,即使暫時沒有上漲的股票也有機會在後續行情中表現,

所以只要指數持續維持熱絡,都可以持續進場或持股等待輪動表現,這樣的想法雖然是合理,不過,可能隨著時間而有不同的風險,

指數有表現但投資人的持股卻不動或甚至反向修正,個股和指數表現脫鉤也是常見的現象,指數雖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指標,但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必須考慮。

有些時候是指數行情啟動,就可以帶動多數個股輪動,而這種情況多半是大部分股票處於相對比較便宜的位置,或是暫時缺乏新的財務或經濟數據可供判斷調整,多數企業可以憑藉想像或計畫的樂觀預期帶動股價表現,最常見的就是在年底到隔年初的季節行情階段,指數會是很好的判斷指引,只要指數出現漲勢,不太需要特定的選股條件,有很高機率可以獲利。

不過,還有許多時間並不符合上述的情況,例如到了4~5月份,一方面是財報陸續公布,有些股價的調整是依據企業營運與展望前景,獲利優於預期的上漲,不如預期的下跌,但有些卻可能是利多實現反向下跌的逆向調整,另一方面是股息因素,各高股息ETF依據股息殖利率條件進行成分股調整,或有些是大戶繳稅避稅而進行的調整,這時期影響股價的因素變多且複雜,指數表現不一定能帶動個股,許多個股的波動取決於法人、主力或大戶的態度,即使可以猜中投信如何換股,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大戶或外資趁機和投信對做,因此這時期指數大漲無法成為個股表現的指引,許多個股表現會和指數脫鉤,風險明顯比先前升高。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