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用什麼角度來理解股市,會影響後續的判斷或推測,而造就投資行為的結果。

以市場新聞的氣氛來看待昨天的股市,指數大跌長黑,外資大幅賣超,又有國際爭端,看起來局勢大亂、前景悲觀?

外資昨天賣超206億很嚴重?1/21日外資賣超達到400億,賣得比昨天還多,有比戰爭更嚴重的事?

農曆年後開盤第1、2天外資在台股賣出上市公司股票分別達到1298、955億,昨天在戰爭陰影之下賣出金額是809億(買進603億),賣出金額比先前還小,以市場新聞的氣氛來看,局勢大亂、前景悲觀不是應該賣更多嗎?

投資人如果回顧指數的技術線圖,看到過去許多長黑、長紅,其實多半已經忘記當時究竟是什麼利空或利多新聞才造成大跌或大漲,市場情緒只留在當下短暫的時間,很快就會有別的事件來取代,用市場新聞的氣氛理解股市,無助於中長期投資,甚至會迷失在短線的波動而忽略中長期的價值。

中長期角度來看,今年的景氣與資金環境都比去年更不利於股市的表現,但卻暫時還不是陷入景氣衰退,正常而言投資人(包括大戶主力或外資)可能降低持股以避開風險,賣出股價較高而成長性降低的股票,轉持有獲利穩定、股價較合理、殖利率較高而波動幅度較小的股票,資金不是單向的流進或撤出,而同時有買進與賣出的轉換,賣股票的時候希望股價越高越好,買股票的時候則希望股價越低越好,這使得股市維持在一定的區間上下來回波動都還算合理的表現,至於短線是以甚麼樣的事件或理由來推動股市的波動則不是太重要。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