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以為自己眼中所見的資訊就是全部的事實,實際所接收的資訊都是經過篩選的,

可能是自己無意識之下只看自己想看的,或是媒體只報導最熱門主流的新聞,而忽略其他的重要訊息,或因為已經預設立場而只呈現特定角度的觀點,眼中所見只是部分事實,自然不容易做好完整的判斷。

一般人多半是以股價指數的狀況,來解讀股市的表現,指數大漲就認為股市熱絡而應該進場投資,指數大跌則對於前景悲觀,

股價指數是可以呈現概略的市場現象,但只是部分事實,加上可能有上述各種偏頗的主觀判斷,有時候仰賴指數來解讀市場會以偏概全,未必能獲得恰當的結果。

比較台灣50(0050)與高股息ETF(0056)的走勢可以看到不太一樣的走勢,兩者的成分股都是台股裡具有一定經營績效的企業,0050是權值較高的個股,與指數的關聯性較高,如果看到台灣50及加權指數弱勢表現而看壞股市,不一定符合真實狀況,是部分高權值個股壓低的指數的表現,實際有些高股息企業近期的股價表現並不差,適當理解完整的市場現象,是做好投資決策必要的功課。

大多數的時間,指數表現內容是不同個股的波動調整,有股票上漲也有股票下跌,上漲的股票多一點、權值重一些,就會使指數呈現上漲,少數時間會有絕大多數個股呈現一致的漲跌,使指數出現較強烈的趨勢表現或系統性風險,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