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要考慮未來前景,這個『前景』可能是整體經濟的景氣、產業未來的供需(例如晶圓代工需求增加、供給有限),時間單位是『年』或更長,

但在這過程的股市有許多波動,如果從波動的角度來看待『前景』,考慮的可能是季節慣例,時間單位是『月』或『季』,

一般投資人經常會錯誤理解不同時間單位的前景理由,例如看到近期股市創新高,新聞報導的理由可能是經濟持續成長,產業景氣持續看好,但這些理由不是股市創新高才存在,股市跌到相對低點時,經濟與產業同樣是正向發展,如果是因為這項理由而投資,應該在下跌至相對低點就投資,而不是等到創新高才看好。

股市創新高固然然有經濟與產業的理由,但在年底更不能忽視的是季節慣例,這其實是中短期因素,一般投資人常在中短期的股價高點區看到許多中長期的正面因素,信心滿滿捨不得出場,貪心的想賺更多,用長期的理由在中短線追高,但當股價出現中短期修正時信心動搖,把中短期的修正誤認為中長期前景的轉變,又把股價殺在中短期相對低點。

投資決策可能是依據很簡單的訊號,如量價、均線、指標等,但其中包含許多細節,必須把每個細節都考慮清楚,才能讓訊號發揮它的效用,在年中(7~9月份)看到成交量萎縮,股市確實沒有表現空間,但在年底量縮是季節慣例,代表的意義和平常技術分析的成交量萎縮不太一樣,即使成交量萎縮,股市還是創新高,不同情境下的投資決策訊號具有不一樣的意義,例如上半年企業營收成長可以帶動股價表現,到了年底企業基本面優異未必能對股價有刺激效果。

年底的季節慣例行情,技術面與基本面都未必符合正常邏輯,只是這種現象通常無法維持太久,也就是對於季節慣例行情的『前景』應是以較短期的角度看待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