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的表現與企業營運狀況有關,又不完全是正相關,有時候營運狀況很好,股價卻下跌,或是營運衰退,股價卻上漲,

這得看已知的營運狀況是否已經反應在股價上,及未來的預期是否有助於股價表現,

所以企業公布極佳的獲利,未必能使股價上漲,在股價經過修正之後公布正面的獲利數字,才會有較高的機率使股價上漲;股價的表現,除了與營運狀況有關之外,股價相對位置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理論上會快速調整價格以反應企業營運狀況,實際情況的股價不一定會因為企業公布獲利就立即調整,

有時候是股價已經先反應,所以有利多出盡或利空出盡的反向表現,

有時候是資金移動的方向暫時阻擋股價的調整,例如外資可能基於匯率變化風險而調節股票,不論企業營運狀況如何都要抽回資金,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裡說行情在半信半疑中成長,是在實際情況與預期之間反覆調整,

投資人預期營運正面表現,股價應該有所表現,但又不確定情況只是普通程度的成長還是超乎預期,投資的資金追價謹慎,投資人可能懷疑基本面追不上股價表現,進而調節持股使股價拉回,等待財報與展望發佈再決定進一步動作,

正常的行情在半信半疑中反覆調整,多是以緩漲來呈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一件事情永遠有不同角度的解讀,一杯半滿的水,可以說是還有半杯,也可以說只剩半杯,不同角度之間的差異在於心態不一樣,但不論心態如何,客觀事實是不變的;

投資過程要分辨自己的心態及客觀事實的不同,才不會陷入看不清事實的窘境,以至於無法停損或捨不得停利。

投資人關心股市的新聞,普遍心態都期待股市能夠正面發展,因為持有股票而不希望股市下跌,看好或看壞的心態,常常不是基於客觀事實,而要看是否持有股票而定,再找理由來支持看好或看壞的心態,這使投資人心態與客觀事實常出現明顯差距,造就股價出現超乎理性預期的波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的成效與投資人的努力有關,同時也有相當程度與機運有關,

《投機者的告白》裡科斯托蘭尼提到:「投資者須具備四種要素:金錢、想法、耐心,還有運氣。如果他總是一再缺乏最起碼的運氣,那麼總有一天他會對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失去信心,也會因此失去耐心。」

機運就是無法自己掌控的部分,只能做好準備耐心等待,但透過學習可以知道哪種情境是對於投資較有利的時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雖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動,看似股價很快速的調整以達到符合當時的財經環境,但拉長時間觀點來看,由時候股市的調整是非常緩慢的,

例如就台股加權指數而言,去年下半年指數價位就已經維持在10500~10900之間,經過一年的時間,指數價位大致仍停留於同樣區間內;

長期而言,股市隨著景氣狀況而波動,停滯的股市也意味是景氣基本面缺乏成長的刺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異的營運基本面是股價表現的靠山,不過偶而會有例外情況,當股價已經累積相當的漲幅,提前充分反映了基本面的優異表現,會讓好消息出現時股價不漲反跌,而有利多不漲的現象,

若只是股價漲多休息,後續還能夠回到上漲軌道,可以視為中短期波動,並未改變中長期趨勢,投資的風險還不高,

怕的是利多出盡,市場關注焦點不在於已知的基本面優異,而是關注於未來展望不佳,產業供需或成長趨勢改變,後續缺乏更進一步的利多,股價已不單只是短期波動,而是中長期趨勢改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或投機不外乎考慮價格與趨勢,趨勢不明時該怎麼辦?耐心等待!

加權指數已經在10600~11000之間停滯很久,距離出現較明顯的波動變化時間可能不會太久了,這不只是因為整理已久才這樣判斷,而是與景氣統計慣用的資料有關,

景氣指標變化是看數據的變動率而定,與去年同期數據比較的年增率增減,會決定景氣燈號是否改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的時機點與時間長度是兩項影響成果的重要因素,正常企業股票可能在一年內的股價漲跌超過50%~100%,即使是績效優異的企業,在不洽當的時機買進股票,仍可能在帳面出現嚴重虧損,

但另一項因素:時間長度,則是降低虧損或創造獲利的重要關鍵;把時間拉長來看,優異企業即使中短期股價修正,長期角度仍可能再創高峰。

對於一般人而言,投資成功有幾個條件,一是能夠選擇相對較佳的時機,這意味持股成本較低,另一個是需要具備等待的耐心,讓股價隨著時間表現,再加上一個前提:選對股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股價的波動幅度較大,急跌或急漲時,隱含市場情緒較急燥的意義,急著要出場擔心越晚出場會造成越大的損失,或急著要買更多而不計價的追股票,

但是否因此就代表後續行情看好或看壞?不一定,

要視股價相對位置與景氣環境而定,相對低檔整理後的急漲,與相對高檔整理後的急跌,比較具有趨勢性的意義,除此之外,有時候急漲急跌只是區間的來回波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待複雜的事件時,由於內部細節太多,難以針對細節一一檢視,若是由表面呈現的狀態來判斷,可能得到錯誤的資訊;

股市即是複雜的系統,指數表現常無法呈現內部細節,使投資人忽略細節裡的風險。

上周五外資買超台股,指數越過各均線位置,表面看是正面訊號,但有些內部細節與表面的正面狀況並不一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對安全的中長期投資機會,通常是壞消息齊聚,股價連續大跌,企業股價(本益比淨值比)位處長線低點,法人賣超,融資出場,

除了外資賣超之外,這些現象已經很久沒出現了,萬點之上的指數很難是長線安全的投資時機,股市裡多半是投機與中短期波動的機會,還有景氣循環股的表現,

如果把投機與景氣循環股拿掉,今年以來的股市還有甚麼內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理論上應該隨著景氣變化而波動,在長期角度是如此,中短期角度則未必,

有些時候即使有好消息,也未必使股價上漲,或壞消息也未必令股價下跌,反而是季節慣例影響著股市。

股市波動的季節慣例可能與產業淡旺季有關,與投資者習慣有關(放暑假?),與企業營運時程有關(如股東會,除權息,財報法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表現常走在基本面之前,股價上漲初期,通常基本面的好消息還不多,等到好消息被新聞媒體廣為報導時,股價已經漲了一大段,甚至已處於相對高檔區,大戶正趁著利多新聞而準備出場,

這現象正符合投資原則:眾人貪婪時要恐懼。

當看到股價已經累積一定漲幅,同時又有一些利多新聞,要謹慎想一下,行情是否已經走到末端?或是想想前面已經有多少投資者正在等待好時機與好價位而出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隨時都有波動,但不一定會形成某種趨勢,缺乏趨勢的波動價差空間相對較小,較容易受市場氣氛影響而改變波動方向,

若要讓波動形成某種趨勢方向,必須存在某種主導力量,資金加上基本面預期所形成的力量,才足以讓股價出現明顯的趨勢,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是當具有趨勢主導力量的行情出現時。

上週看到不少個股隨著指數表現,有些原本已經有不小跌幅的個股,似乎有展開反彈走勢的契機,包括重要的電子指標股台積電、南科、光寶、台達電、仁寶、鴻海、和碩等,但這些若只是不具備趨勢力量的波動,反彈上漲的空間會相對有限,如何觀察與推斷是否出現較具規模的反彈上漲?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須仰賴一些基本的邏輯或規則,不論是來自於基本面的財務數字,或是技術面的訊號,都可以提供投資或投機的依據

但市場中卻仍有許多情境狀況,讓這些邏輯或規則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成效,若是邏輯規則可以完美掌握投資或投機,最富有的投資人應該不是巴菲特,而應該是建構某個程式交易的投資者,但實際不是如此。

市場裡有許多人性參雜其中,今天情緒較亢奮就可能勇敢追價,明天情緒低落一些就不願意交易,即使是同一個人,依據同樣的邏輯規則來投資,在不同的時間點也可能有不同的決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處於跌勢過程,要猜測底部在哪裡是危險的,但換個角度,不要找跌勢股摸底,而是找原本上漲的股票,等待拉回再進場會比較安全?

未必如此,這會因各股差異而不同,在不同情境下的風險也不一樣,等待股價突破後的拉回再承接,接到手裡的是機會或風險?

在景氣復甦初期,找股價突破上漲的個股相對較安全,因為後續景氣有一段時間處於相對穩健發展階段,企業營運的不確定性相對較少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都希望投資時可以買到較低的股票價格,以至於隨著跌勢發展使股價越低而融資越多,散戶投資人持股比例越高,但股價越低代表越便宜嗎?

其實常常不是這樣,所謂的撿便宜,價格比較的基準不是與過去的股價來比較,而是和企業營運的狀況或成長潛力來比較

在營運狀況不變的前提下,股價若低於過去的水準,可以稱是便宜,但若營運狀況下滑,股價也比過去還低,那只是合理的調整,談不上是便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投資或投機常看到一種現象,是隨著股價下跌,融資餘額(張數)越來越多,大戶或法人持續賣超,散戶投資人卻持續接手,例如鴻海、和碩都有這樣的現象,

猜測一般散戶的想法是,先前股價更高,已經跌下來變得更便宜了,應該可以投資,

或是另一種是覺得已經跌很多了,預期股價已經跌到底部了,或是鴻海、和碩可能基於蘋果供應鏈有新聞或將近出貨旺季,只不過在實際經驗裡,一旦在籌碼的趨勢看到大戶或法人持續賣超,融資越來越多的負向發展,股價都得低迷好一陣子。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複雜與多變是股市特性,企業今天的優勢,可能過一陣子就會面臨挑戰,原本受青睞的股票,不須太久的時間就被打入冷宮,

對於投資人而言,原本可以獲利的投資方法,可能在情勢改變之後變得不太可靠,或是需要更久的時間才看得到成果,投資方法本身可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因為情勢不同,而需要更有耐心以跨越時間的考驗。

股市裡的新手常有蜜月期,因為是在股市相對熱絡時期被吸引進來,行情正走多頭,只要進場,獲利的機率相對較高,不過那有很高的比例是屬於機運,一旦行情轉變後,機運已經不在,還能夠維持獲利的就很少了,更慘的是投資新手通常不認為先前獲利是機運的關係,貪念讓他加碼攤平試圖扳回一城,這個貪念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上的促銷手法總是先給點優惠或送贈品,吸引消費者,在股市裡是同樣的道理,拉長紅才能吸引一般投資人追價,承接大戶欲出脫的籌碼

一般認為股價具有領先意義,股價表現強勢代表企業前景看好,在中長期趨勢而言確實如此,唯有企業正面的營運發展才撐得起中長期的股價趨勢表現,

但中短期的股價強勢就不一定需要基本面的背書;中短期的股價強勢可能有多種不同原因,例如單純只是隨機波動,或是季底作帳,或暫時反彈,或主力刻意拉抬,當然也可能是中長期趨勢的開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研究股市的慣例,可以找到某些投資模式或避開風險,但慣例模式是ㄧ個參考,未必每次都可以按照劇本演出,在慣例模式改變之際,緊守著原有的獲利模式經驗反而可能造成虧損。

比較明顯的多頭漲勢過程,股價指數的修正,幾乎都只回跌至季均線附近就止跌回升,例如去年的1~8月間,只要有接近季線附近都是不錯的機會,但是8月之後,季均線的止跌效果就不見了

今年的2月與4月則是在年均線附近看到止跌效果,近日又回到年均線,依照年線止跌慣例,這裡是一次機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或投機有時候要逆向思考逆勢操作才能獲利,例如六月初先上漲而幾乎要創新高,在市場看好準備創新高之際,卻逆向轉為下跌,六月底股匯雙殺,似乎難以止跌,卻又反彈大漲,長期投資的基本原則是要在眾人貪婪時恐懼,在眾人恐懼時撿便宜,這也是逆向思考;不過,投資或投機有時候卻不該逆勢,而是順勢,站在對的趨勢方向上,趨勢自然會推升資產的價值。

在應該逆勢操作的時候卻順勢,可能套在高點,賣在低點,在應該順勢的時候卻逆勢,可能賣在起漲點,套在起跌點,認清何時該順勢或逆勢,是投資或投機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不過,在這之前要先想好,究竟在意的是短期的市場態勢,或是中長期的市場趨勢?

短線波動相對較缺乏引導的力量,突發的消息都可能改變波動方向,短線的漲跌延續空間有限,所以如同近期看似要創高卻快速拉回,以為難以止跌卻大漲反彈,這樣的逆勢發展通常是在市場心理情緒過度偏向樂觀或悲觀時發生,短線可能幾天或一兩周的時間就出現一次需要逆勢思考的時機,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一年來看,去年6月的指數位置就已經達10500,經過一年的時間並未脫離這價位區間,中長期角度而言,幾乎可以說這段時間內沒有趨勢,順勢逆勢都沒有多少空間可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或股市是一個複雜系統,有許多不同面向的訊號可以呈現它的樣貌,而不同角度的訊號可能相互衝突,經過不斷磨合調整,最後會形成某一種價格趨勢,讓投資人看到整體的趨勢方向,

整體趨勢尚未形成之前,部分個別的趨勢可能已經先出現,觀察這些可能的先期指標,是對於整體判斷的重要訊號。

長期而言,股市與經濟趨勢方向一致,景氣領先指標自然是股市的重要先期指標,最近的景氣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仍持續下滑,而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則維持上升,前者是多頭趨勢轉弱的現象,後者則是尚未確認轉成空頭的訊號;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現象可供參考判斷,......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按正常邏輯或許不太容易了解,為什麼景氣轉差卻會讓市場看起來繁榮?用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或許可以理解這樣的現象

假設一個人「被離職」(資遣),通常可以領到一筆資遣費,是比平常收入還高很多的資金,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想:先來吃頓好料,之後再煩惱未來吧!

雖然比喻不太精確,卻清楚看到景氣轉差初期,讓人資金過剩而去做比平常更高的花費,如果沒有及時獲得下一份收入,就會看到過了短暫的好日子,接著迎接的是更長的苦日子。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總是有波動,但企業的本質不會因為股價波動而改變,投機而言,在意股價的波動狀況,不管企業營運狀況,只要能從股價波動中獲利就是成功的投機

投資則是在意企業的本質,相信企業的市值(股價)會隨著營運正向發展而水漲船高,股價波動只是過程

投資應該利用股價下跌時買進,可以有較低的持有成本,投機則是見漲才買,見跌就賣,追漲殺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股市與韓國股市,有相似的電子產業,也屬新興市場的相對績優股市,兩者中短期波動未必一致,中期趨勢相距不遠,韓股跌破近幾個月的整理區,對於台股要有一點戒心。

一般人通常會看到自己想看的,與自己立場或方向相似的觀點,這是難以避免的心理盲點,如果心裡只有憂慮,看到的自然是負面的訊息

看到股市負面現象同時,也要找找有沒有正面的訊息,例如美國科技股Nasdaq指數還算相對強勢,或許因此讓台股還維持高檔區震盪,但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個股的投資風險,並不因指數尚未下跌而消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散戶投資人比較像是觀光客,在假日天氣好的時候會到處走走,大家在相似的時機,一窩蜂的擠到特定區域

當人潮過多時,人群會自動往相對較不擁擠的周邊地區擴散,整個商圈環境生態就會自動分類成人潮擁擠的精華區,還有周邊較不擁擠的區域

對於一個商圈的發展,初期比較重要的是要把人潮聚集,讓精華區維持一定的繁榮,周邊區域自然會享受到外溢商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台股指數跌182點,看到的理由是中美貿易大戰,真的是這樣?

今年的2月5日台股指數跌180點,2月6日台股指數跌541點,跌勢更慘烈,但投資人記得當時發生甚麼事嗎?下跌的理由是甚麼?當時發生比中美貿易大戰更嚴重的利空嗎?

多數時候隔一兩周,投資人就忘了究竟為什麼先前股市會漲或跌,因為新聞裡的漲跌理由只是個故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有依照習慣行事的現象,甚麼時間做甚麼事,走那一條路,吃甚麼東西,常受到潛意識的習慣行為支配

許多特定行業裡也有一些來自於習慣行為的慣例現象,例如過去台股常有些慣例現象,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氣變盤的說法,有股東會行情、除權息行情、元月行情、作帳行情等現象、或是有五月賣股走人的說法,

背後可能有產業淡旺季的季節效應,有消費習慣,有資金移動的季節慣例等影響著股市的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中長期的趨勢與資金情勢緊密關聯,不過資金如潮水,有時候情勢的變化不一定容易辨識,漲潮的時候也有後退的浪,或是退潮的過程也有上升的浪,日常生活就有人會忽略海水漲退潮的變化,不小心困在海水浪潮裡。

整體資金情勢與利率有關,會受聯準會升息的影響,不過,升息多少幅度才會達到明顯影響市場的程度,可能聯準會自己也不知道

加上實際情況是升息之後隔一段時間才會看到效果,所以暫時不需要猜升息對股市是好或壞,但要知道資金情勢正在變化,另外則是要知道過去升息的歷史現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或投機期待的是資產未來高於目前價值,但未來的變數太多,沒有人能預知情勢會如何變化,也就無法知道以目前所知資訊所判斷的價格是否合理

市場是一個把各種不同資訊匯集並共同決定價格的地方,理論上應是有效率的可以呈現資產的合理價格,實際卻常可能偏離合理價格。

股價之所以可能偏離合理價格,源自於投資人對某種未必真實的資訊所產生的期待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以過去經驗,外資大賣台股,指數一定要慘跌,今年外資賣超,台股卻沒有跌,在財經新聞媒體的說法是,內資承接力道強勁,後勢不悲觀?

一般認為大戶法人對於股價波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追蹤籌碼要看外資或其它大戶的動作,這個說法概略無誤,但不完全正確

股價是由留在場上的交易供需共同決定,如果一個大戶有極高比例的持股,卻只是持有但沒有拿出來交易,它並不影響市場上的價格波動,或是他拿籌碼出來交易,但比起市場上的交易量,他的交量並不高,對於價格波動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借錢從事投資行為,(融資)若在對的時機與趨勢上,有借力使力擴大獲利的效果,相對的若在錯誤時機,也會擴大風險負擔,

投資或投機的融資本身不一定是好或壞,還要加上時機與趨勢的方向,共同決定融資的風險;

在股市指數表現持續上漲階段,融資的參與讓市場更熱絡,有利於股市表現,但若指數停滯不前,融資卻持續增加,則會被視為是風險現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上,投資可以買在股價修正後,相對止穩且價格合理的位置,也可以買在股價上漲過程,雖買進價格相對較高,但因正處漲勢而還有更高價;

問題是沒有人能事先知道未來是否真的有更高價?或是當下認為已是合理價格,未來會不會跌得更慘?情勢會隨著時間演變,今天創新高,誰知道一陣子之後會有甚麼轉變?

投資的思考重點不在於今天價格如何表現,而在於今天發生的事對於未來可能有甚麼影響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投資人可能會參考外資或投信法人買賣的股票,希望從中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畢竟法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至少可以幫投資人做些初步的篩選,真的是這樣?

例如最近熱門的股票:中環(2323),營收負成長,EPS負數,長年無法配息,外資卻買超?上個月也曾看到投信買超,投資人願意跟著法人的腳步嗎?

法人的買超是為了投資或投機?投資人跟隨法人是為了投資或投機?如果法人的動作目的是投機,一般人想的卻是投資,參考法人買賣超會不會是一場誤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格波動的來源可能是因為企業獲利成果而讓人願意投資,也可能單純因為價格的投機,價格上漲引來投機買盤,繼而推升股價再吸引下一波買盤。

若按投資邏輯,是基本面的數字優劣決定股價,多半可以按照常理判斷,投機邏輯則是由價格的預期主導,預期股價將會上漲,吸引投機買盤,漲幅達一定程度後,獲利出場的賣壓與預期再漲的買盤換手,成交量熱絡且隨股價上揚而逐漸擴增,是投機過程的特色

技術分析說法是滾量上攻,直至爆量不漲,買盤無以為繼,就是股價終點。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隨時風險與機會並存,太貪婪而眼裡只看到投資機會,忽略風險威脅,可能在危機來臨時滅頂,或是相反的情況,太擔心風險威脅,則可能錯失一些好的機會。

對於整體指數而言,一段趨勢整理或轉變期可能長達3~6個月,指數看起來沒有表現,但個股的漲跌卻可能只在短短的3~5周,就出現倍數的漲幅,或腰斬的跌幅,而它就發生在指數沒有明顯趨勢的時候

這時是該注重風險?或該積極尋找機會?看指數表現站上(或跌破)某個均線或壓力區再決定?該怎麼思考,或該怎麼做,得看看自己的能力範圍到甚麼境地?選股能力與交易紀律修練是否令自己有信心找到機會?並在風險來臨時抽身?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待股價指數的波動,基本的概念簡單易懂,如均線、趨勢線、型態等,畫線可以呈現股市現狀,但僅止於了解表面「現狀」,無法知道未來可能發生甚麼事,也無法透視指數表現的內涵意義。

近日現狀是指數跌回季線附近,能否獲得支撐而止跌?

線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去年(2017年)1~9月間,指數呈上漲趨勢,跌回季線都能止跌再漲,但去年9月之後,季線的止跌效果就消失了,變成是指數在季線上下來回波動,指數波動的止跌位置要變成半年線或年線?誰知道年線止跌的效果是否也已經消失了?這些只能說從過去經驗來判斷,可能會發生甚麼事,哪一種情況機率較高,但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的資訊非常繁雜,但最終會回歸到幾個基本的問題:經濟有沒有成長?企業獲利有沒有成長?資金情勢是否支持股市的發展?市場心態是保守或樂觀的?

這幾個問題分別代表著基本面、貨幣與心理;

《投機者的告白》裡科斯托蘭尼精簡的描述成:貨幣+心理=趨勢,不是基本面不重要,而是基本面同時會影響貨幣與心理,基本面好的時候,貨幣數量會增加,市場心態會樂觀,基本面轉弱時則相反。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