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股觀察 (24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股價隨時都有波動,但不一定會形成某種趨勢,缺乏趨勢的波動價差空間相對較小,較容易受市場氣氛影響而改變波動方向,

若要讓波動形成某種趨勢方向,必須存在某種主導力量,資金加上基本面預期所形成的力量,才足以讓股價出現明顯的趨勢,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是當具有趨勢主導力量的行情出現時。

上週看到不少個股隨著指數表現,有些原本已經有不小跌幅的個股,似乎有展開反彈走勢的契機,包括重要的電子指標股台積電、南科、光寶、台達電、仁寶、鴻海、和碩等,但這些若只是不具備趨勢力量的波動,反彈上漲的空間會相對有限,如何觀察與推斷是否出現較具規模的反彈上漲?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研究股市的慣例,可以找到某些投資模式或避開風險,但慣例模式是ㄧ個參考,未必每次都可以按照劇本演出,在慣例模式改變之際,緊守著原有的獲利模式經驗反而可能造成虧損。

比較明顯的多頭漲勢過程,股價指數的修正,幾乎都只回跌至季均線附近就止跌回升,例如去年的1~8月間,只要有接近季線附近都是不錯的機會,但是8月之後,季均線的止跌效果就不見了

今年的2月與4月則是在年均線附近看到止跌效果,近日又回到年均線,依照年線止跌慣例,這裡是一次機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正常邏輯或許不太容易了解,為什麼景氣轉差卻會讓市場看起來繁榮?用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或許可以理解這樣的現象

假設一個人「被離職」(資遣),通常可以領到一筆資遣費,是比平常收入還高很多的資金,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想:先來吃頓好料,之後再煩惱未來吧!

雖然比喻不太精確,卻清楚看到景氣轉差初期,讓人資金過剩而去做比平常更高的花費,如果沒有及時獲得下一份收入,就會看到過了短暫的好日子,接著迎接的是更長的苦日子。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股市與韓國股市,有相似的電子產業,也屬新興市場的相對績優股市,兩者中短期波動未必一致,中期趨勢相距不遠,韓股跌破近幾個月的整理區,對於台股要有一點戒心。

一般人通常會看到自己想看的,與自己立場或方向相似的觀點,這是難以避免的心理盲點,如果心裡只有憂慮,看到的自然是負面的訊息

看到股市負面現象同時,也要找找有沒有正面的訊息,例如美國科技股Nasdaq指數還算相對強勢,或許因此讓台股還維持高檔區震盪,但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個股的投資風險,並不因指數尚未下跌而消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散戶投資人比較像是觀光客,在假日天氣好的時候會到處走走,大家在相似的時機,一窩蜂的擠到特定區域

當人潮過多時,人群會自動往相對較不擁擠的周邊地區擴散,整個商圈環境生態就會自動分類成人潮擁擠的精華區,還有周邊較不擁擠的區域

對於一個商圈的發展,初期比較重要的是要把人潮聚集,讓精華區維持一定的繁榮,周邊區域自然會享受到外溢商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台股指數跌182點,看到的理由是中美貿易大戰,真的是這樣?

今年的2月5日台股指數跌180點,2月6日台股指數跌541點,跌勢更慘烈,但投資人記得當時發生甚麼事嗎?下跌的理由是甚麼?當時發生比中美貿易大戰更嚴重的利空嗎?

多數時候隔一兩周,投資人就忘了究竟為什麼先前股市會漲或跌,因為新聞裡的漲跌理由只是個故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以過去經驗,外資大賣台股,指數一定要慘跌,今年外資賣超,台股卻沒有跌,在財經新聞媒體的說法是,內資承接力道強勁,後勢不悲觀?

一般認為大戶法人對於股價波動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追蹤籌碼要看外資或其它大戶的動作,這個說法概略無誤,但不完全正確

股價是由留在場上的交易供需共同決定,如果一個大戶有極高比例的持股,卻只是持有但沒有拿出來交易,它並不影響市場上的價格波動,或是他拿籌碼出來交易,但比起市場上的交易量,他的交量並不高,對於價格波動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待股價指數的波動,基本的概念簡單易懂,如均線、趨勢線、型態等,畫線可以呈現股市現狀,但僅止於了解表面「現狀」,無法知道未來可能發生甚麼事,也無法透視指數表現的內涵意義。

近日現狀是指數跌回季線附近,能否獲得支撐而止跌?

線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去年(2017年)1~9月間,指數呈上漲趨勢,跌回季線都能止跌再漲,但去年9月之後,季線的止跌效果就消失了,變成是指數在季線上下來回波動,指數波動的止跌位置要變成半年線或年線?誰知道年線止跌的效果是否也已經消失了?這些只能說從過去經驗來判斷,可能會發生甚麼事,哪一種情況機率較高,但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的時機與價位影響後續獲利成果,但適當的時機與價位又與許多其他的因素有關,如果未來前景非常樂觀,當下就是好時機與好價位,即使追價買進都合理

不過,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判斷前景好壞不是容易的事,觀察別人怎麼做?觀察別人如何判斷?成為自己如何判斷的參考,而股價如何表現就代表市場共識的觀點,這點是股價技術分析存在的原因之一。

市場共識不一定都對,但多數時候還是有些參考意義,至少長期觀察股價走勢與景氣趨勢是一致的,股市表現也是景氣指標訊號之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雖然有些複雜的知識,或具備實際經驗,比較有機會可以獲利,不過,有時候只需要一般常識,就可以勝過複雜的研究報告,只是知易行難

例如應該要在眾人恐慌逃離股市時買股票撿便宜,實際真正恐慌時一般人是不敢買的,因為一般人不知道當下的市場恐慌是否真的已是撿便宜的機會,而且會有許多恐嚇投資人的觀點,以雜誌封面或報紙頭條告訴投資人這是災難,要逃難而不是迎接它,或是相反的情況,在股市相對高點區,其實風險不低,投機氣盛卻會被描述成有許多難得的投資機會。

長期投資而言,做很多研究,學習各式投資技巧,不一定能在短期內見到明顯效果,因為缺乏一個條件:便宜的股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的股市指數漲勢過程,上漲的家數相對較多,下跌的家數少,指數的跌勢過程則相反,上漲的家數少而下跌的家數多,

但如果情況和前述不同,指數上漲,但上漲家數卻不多,反而是下跌家數較多,指數表面與內涵數量表現不一致,可能是少數相對權值較高的個股表現,掩蓋了多數個股的下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治情勢雖會影響經濟,實際的投資角度考量,應還是以景氣與企業營運為主要依據,但不論當年度財經情勢好或壞,每到五月中還是有520行情的說法

歷史經驗也顯示五月中的台股相對比較穩定,後續要漲或跌多半是從520之後才開始,推測還是有大部分的本地資金,或官股銀行,基金等真正的大戶,存在一定的政治行情慣例手法。

過去的慣例現象例如:2014年的多頭末段行情,是從520前後漲到7月初而結束,2015年的空頭跌勢是從5月初跌到8月底才結束,但中途就是在520前後暫反彈了2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前景的猜測,像天氣預報一樣,可以知道大概的情況,但不容易精確,也難以預估特定局部區域的即時變化;

小時候住靠山的鄉下,夏季天氣預報常是全台晴朗炎熱,但印象卻總覺得天天在下雨(午後雷陣雨),天氣的預報沒錯,但天天下雨卻也是事實,對於住在山邊鄉下的居民,依賴現代化科學工具(如衛星雲圖)有幫助?或是要有觀察天空雲層與風向的生活經驗比較重要?預報的晴朗炎熱與午後雷陣雨哪一種情況更貼近生活真實?

新聞裡的訊息只能呈現部分事實,而這部分與實際感受可能完全相反,在股市與天氣都一樣,人要面對的是周遭實際的真實情境,股市新聞看起來天天都有股票強勢表現,但實際有許多局部區域正像遭遇午後雷陣雨的襲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漲跌波動來自於籌碼供需的不平衡,市場上買進的量大過於所賣出的量,股價自然會上漲,若企業總能令人滿意的報酬,越來越多投資者願意繼續持有股票,(股本沒有擴張的前提下)市場上的籌碼供給越來越少,股價的漲勢就成為長期的趨勢

不過,由於景氣具有循環特性,企業獲利無法持續穩定,在獲利可能衰退時期,投資者不一定願意繼續持有股票,使股價隨著獲利情況而有波動現象。

長期投資應盡量在股價回跌時,持有成本較低,讓投資報酬率可以達到較滿意的水準,較可以長期抱住股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股市的機會與風險,可以從相對宏觀角度,如匯率、利率、經濟與產業來看,也可以從相對較細微的盤面交易現象變化來看,兩者交互驗證,以推測可能的機會與風險。

盤面交易相關數據,如成交量、量價關係、委買賣資料、法人買賣超、期貨籌碼、漲跌家數......等資料,在風險或機會來臨時,多半會呈現出某種一致性的現象,

例如跌勢出現時,外資賣超現貨、期貨多單減少、空單增加、下跌家數增加,各項數據同時朝負向發展;只不過對於多數一般投資人而言,有些數據資料可能太細微繁瑣,不太容易看出甚麼實質意義,以至於忽略它隱含的風險或機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下跌是提供投資機會,或是顯示該要保守的風險訊號?得先想想產業與景氣情勢,概略區分不同的現象,以判別哪一種情況的機率較高。

股市的修正內涵,就個別股而言,概略可以區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本漲幅較大,修正乖離而回跌到相對合理的價位

另一種是景氣或企業營運衰退(或僅是預期衰退),股價反應基本面及預期而回跌,前者常在高檔以急跌方式呈現,後者多半是經過一段整理等待之後才出現,前者是多頭走勢,有緩漲急跌特性,後者則是完成頭部或整理型態後的下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有不測風雲,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一般人會買保險以防萬一;

若發生意外機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保費相對也低,但特定類型的人、職業、行為,被認定為相對具有較高的風險,雖就個別案例而言,高風險不必然會發生意外,但就整體而言,意外的機率比一般情況還高,所以保費較高;這是現代社會面對日常生活風險的思維,面對投資風險,概略也類似。

由於沒有人能預知未來,風險必然存在,投資時若斷言景氣沒問題,跌到甚麼位置可以逢低買......等,都是忽略必然存在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現象中部分是具有客觀數值可供衡量,例如總市值與GDP比值、企業營收獲利成長率、本益比、淨值比、殖利率等,可以與過去歷史數值比較而評價,判斷股價大約是偏貴或便宜

但是還有部分現象是不容易客觀量化的,例如市場心態,樂觀的時候即使現實數據偏高,投資人也不覺得危險,即使企業獲利乏善可陳,投資人也可以找理由(未來前景樂觀)繼續投資,市場心理是讓投資成為含有藝術成分的重要關鍵。

科學是從現實已存在的事務中理出頭緒,藝術則是憑空創造事物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期的股價高檔逆勢演出,是中長期調整過程裡的小波動,景氣高峰的優異財報與配息,像短期的燦爛煙火,未必能夠長期持續,要更謹慎追蹤的是中長期趨勢的變化。

就股價波動的現象來觀察,大型股的股價的表現,由漲轉跌或由跌轉漲,通常是先經過一段震盪整理,待股價型態成形才轉入下一階段的趨勢

推測這現象的背後理由之一是,大型企業的營運相對具有穩定性,不容易突然嚴重衰退,營運的變化調整相對緩慢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由投資人與企業共同組成,人的心理狀態有高低起伏,企業營運有興衰調整,股市波動在高低之間來回震盪是常態,長期維持在相對高價(或低價)區域是異常

對於新手投資人最大的投資風險,是把異常當成是常態,以為繁榮不會消失,以為漲勢可以不斷延續,在相對高檔區進場投資,看到市場崩跌而嚴重套牢才會醒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