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如果握有資產, 不論是股票, 房地產, 雖然每天都可能有新的報價或成交行情, 但未必是它真正的價值
對投資人而言, 賣掉的時候總共能拿回多少錢才算是它的價值
例如房地產在尚未被賣掉之前, 也許可以提供穩定的租金收益, 總累計的租金收益加上最後的賣價, 才是投資人所得到的總價值
手中如果握有資產, 不論是股票, 房地產, 雖然每天都可能有新的報價或成交行情, 但未必是它真正的價值
對投資人而言, 賣掉的時候總共能拿回多少錢才算是它的價值
例如房地產在尚未被賣掉之前, 也許可以提供穩定的租金收益, 總累計的租金收益加上最後的賣價, 才是投資人所得到的總價值
依據均線的投資人, 通常是所謂追隨趨勢的一群
在均線之上就看好, 看好同時卻也意味手中持有股票, 當跌破均線隨時要賣出
也就是雖然處於上漲過程, 但隨時有潛在的賣壓; 隨著時間越久, 累積已進場的趨勢追隨者越多, 累積的潛在賣壓也越大
籌碼的重量會壓垮股價; 量價背離可能會在中短期間存在, 中長期的籌碼有其必然的重量
而籌碼的重量究竟重不重, 是隨著上漲或在高檔震盪過程所出現量的大小而定;
因此高檔的爆量長黑是一種訊號, 當月成交量達到一定數字以上(過去的歷史大約是三兆以上)也是種訊號
"籌碼的重量"文中的假設是認為: 當股價上漲應該會引來更多人參與, 會讓原本已經獲利的投資人釋出籌碼
會不會在股價大幅上漲之後, 仍能夠保持籌碼的穩定?
在股價大幅上漲之後, 原持股者仍不願釋出籌碼, 原因應該是仍持續看好未來的獲利
這只是一個對於量價關係與籌碼的極度簡化思考與推論
假設原本的狀態總共只有10張股票, 每張5萬元, 大股東或長線投資人持有5張, 剩下5張在外流通
股市在跌到相對低檔之後, 初期籌碼穩定, 不論是套牢的或長期持有的都不想交易了, 只有2張股票在市場換手, 於是成交量是10萬元
就技術分析而言, 重要關卡的有效突破, 理論上寫的是要突破2~3%, 站穩2~3天
今天越過前高, 但未達有效突破的條件
有時候用圖形來表達或思考會比較清楚, 但也有個缺點, 就是可能會忽視某些細節
下面整理幾個過去的歷史線圖,補充前天"關鍵K線價區"的資料, 不只要看線圖, 更要看量的表現,並思考所代表的意義
考慮的問題是:破線前是否出現相對大量? 破線時成交量是擴增或漸萎縮? 破線後若非屬於跌勢,整理多久時間? 破線後若見到漲回破線前價位,成交量如何表現? 若上漲回到破線前的價位之後如何表現?
2+2=4, 沒有任何無中生有的方法
釐清事實, 據以衡量市場價位是否合理, 果斷行動, 堅守立場, 期待市場上的羊群不久後和你所見略同
無論漲或跌, 在市場過度亢奮或消沉中, 務必認清現實, 才可能建構成功的投資策略
投資是衡量利潤與風險; 利潤與風險不是看市場的樂觀氣氛來決定, 而是真正的數字, 或投資方法依據
有時候雖然有利潤, 但所承擔的風險已太高, 留給高手去賺就好
並非只有絕對的看漲或看跌才能在市場存活
有人看好也有人看壞, 因此有人買進也有人賣出, 使得交易能夠成立, 股票得以換手流通, 更神奇的是有時候賣出與買進雙方都能獲利
賣出與買進雙方都能獲利? 怎麼可能?
精明的投資人會把整個盈餘發表季節, 看成是一幅巨大的馬賽克畫
每家公司發佈盈餘, 代表馬賽克畫中一個點, 這些點和整幅畫面的觀點適當串聯起來之後, 就呈現出經濟和股市的面貌(摘自"巨波投資法")
寫投資日誌久了就會有個好處,偶而看看舊文章會提醒自己想清楚更多事
這一篇原來的發表時間是2007.8.24
這兩天提到近兩年有兩次高檔長黑的例子, 雖然與昨天相似都在第三天看到開低走高的反彈, 但後續的走勢並不一樣
2007年七月底是一段急跌之後, 到10月拉高回測高點, 形成一個大M頭
2008年五月則是一路下跌, 幾乎沒有任何反彈逃命的空間
下面兩則新聞, 都談到對於重複下單的疑慮
------------------------------------------------------------------
花旗: NB出貨Q2淡季不淡 逆勢成長15% 但有重複下單疑慮(2009/04/13)
股市裡漲勢的簡單定義是, 總能越過前高, 而拉回總不破前低, 之後就能再過高
跌勢的定義就是相反的走勢
想簡單一點, 想單純一點, 漲跌趨勢就是這麼簡單明瞭; 但真是這樣嗎?
有些經濟數據, 或是企業財報被當作市場的落後指標, 其實有時候落後指標並不落後
經濟的趨勢一旦形成, 景氣的擴張或收縮總是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1~3年是常見的, 即使是落後指標已經轉向而確認趨勢, 還是可以知道後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趨勢並不會改變; 指標未必要關注在領先或落後, 而是要關注它的趨勢
在波段的觀點來思考, 技術分析裡有幾個重要的現象
低成交量對應的是低價區, 大成交量對應的是高價區
低點的波動幅度小, 高檔區的波動幅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