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只是一個對於量價關係與籌碼的極度簡化思考與推論

假設原本的狀態總共只有10張股票, 每張5萬元, 大股東或長線投資人持有5張, 剩下5張在外流通
股市在跌到相對低檔之後, 初期籌碼穩定, 不論是套牢的或長期持有的都不想交易了, 只有2張股票在市場換手, 於是成交量是10萬元
但是當股價上漲至55, 如果同樣要維持2張股票的穩定換手, 成交量變成是11萬; (成交量增加是因為股價上漲)
這時候可能有原本套牢的持有者把股票賣出來, 同時也有看好後勢的人進場買股票, 假設又多了2張股票出現在市場交易, 於是成交量變成22萬(成交量增加是因為籌碼釋出)
市場熱絡了起來, 樂觀的投資人又將股價推升至60, 於是成交量變成24萬
這時候不止一般投資人的股票出現於市場流通, 連長線投資人都賣出股票, 於是總共變成6張股票在外流通, 成交量變成36萬
這階段都是價漲量增的時期; 成交量的擴大, 是股價變動, 參與市場投資人增加與市場籌碼增加造成的結果

假設股價持續維持在60, 大股東也賣出2張股票, 變成8張股票在外流通, 成交量變成48萬; 這時候的成交量擴大, 不是因為股價繼續上漲, 單純只是市場籌碼增加造成的結果; 這是量增而不漲的現象, 如果要維持8張股票的穩定換手, 常態成交量必需維持在48萬(是初期的4~5倍)
量增而不漲的現象, 意味籌碼可能開始趨於不穩定

成交量增減, 是股價變動, 參與市場投資人數量與市場籌碼增減共同影響的結果
假設成交量萎縮了, 只剩36萬, 有幾種可能, 一是股價維持在60但有兩張股票不流通了, 或甚至四張股票不流通使市場只剩4張而每張值90, 或是一樣有8張在市場交易但股價剩下45
第一種情況是市場暫時在觀望, 第二種情況是量價背離的上漲, 第三種情況是量縮而價跌

常理推論認為, 當股價上漲應該會引來更多人參與, 會讓原本已經獲利的投資人釋出籌碼, 如同上面價漲量增階段的現象
持續性的量價背離, 必須是股價越漲而籌碼越少的現象, 並不容易長時間存在; 當見到成交量萎縮, 如果股價仍上漲, 就需認真看待其背後的風險

基於假設股價上漲應該會引來更多人參與, 會讓原本已經獲利的投資人釋出籌碼, 股價上漲之後若想維持在相同的價位水準, 就必須維持相對較大的成交量水準, 需維持相當的市場熱絡景象
如果無法維持相當的成交量水準, 反而見到成交量萎縮, 不是股價必須修正, 就是流通籌碼減少
當媒體隨處可見大行情要啟動, 景氣復甦, 長多起點....之類的用詞, 吸引一大堆投資人進場, 流通籌碼似乎並不會減少, 也不易讓籌碼趨於穩定(投機客隨時見風轉舵), 此時見到成交量萎縮, 結果可能會讓這些籌碼的重量壓垮股價

籌碼的重量是隨著成交量變化而改變, 如果經過一段正常的量增價漲時期之後, 成交量開始萎縮, 或許要推論籌碼的重量已經變得越來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Money 的頭像
    SmartMoney

    SmartMoney投資日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