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基本&技術觀念 (8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理性客觀情況之下,知道股市沒有只漲不跌,也不會只跌不漲,不論漲跌都是波動的常態,

但一般人看到股價上漲時會追價,會期待它持續上漲,看到股價下跌時卻不一定會賣股票,不預期它可能持續下跌,

對應股價不同的漲跌狀態,一般人的動作及預期卻和股價漲跌方向未必一致,是甚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人試圖賣出手中商品時會強調是物美價廉、物超所值,但是否真的如此,則是不同立場的人各有不同的判斷,如果和需求不符,就沒有所謂物超所值。

股票作為交易標的,有時候和商業上的買賣類似,大戶主力想要賣股票的時候,多半會利用各種管道釋放正面訊息,讓買家覺得未來前景可期,強化買進的動力。

在股市常見的現象是,當股價累積一定漲幅之後,就會看到各種對於企業未來的獲利預估,計算本益比與合理價格,認為可以達到某一個目標價,以當下股價來計算還有多少上漲空間,這是一種典型物美價廉、物超所值的說法,不過,是否真的如此還有些其他需要考慮的地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觀點認為股價上漲代表企業前景看好,在中長期而言,股價趨勢和企業營運趨勢一致,如果企業獲利可以持續成長,股價確是會隨之而上漲,

但在中短期內就不一定了,投機客不在乎企業獲利如何,只要股價可以上漲,就是追價的理由,大戶主力可以藉題材炒作股價,吸引投機客進場,在市場氣氛熱絡時期,股價上漲和企業前景不一定有關。

股價總是領先基本面表現,讓一般人很難辨認股價上漲的原因,究竟是企業營運好轉或只是主力大戶藉機炒作,不過無法確定股價表現的原因並不會構成投資或投機的問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會說話,股價的表現可能代表企業營運前景有些變化,強烈的上漲趨勢代表市場多數資金認為未來企業可以獲得極大的收益,所以勇敢進場追價,

不過影響股價的不只有單一因素,有些確實對於未來的企業獲利有過合理的估算才進行投資,

有些卻可能只是投機因素,單純認為股價會延續趨勢上漲,不管企業獲利如何,股價上漲就是進場追價的理由,多數行情是各種理由兼具,只是有些時候投機的理由多一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是一個很繁雜多元的市場,用指數來理解市場的表現,理論是一個化繁為簡而快速直覺的方法,

不過指數無法完整有效的呈現市場樣貌,常須依據不同環境而有不同的判斷,不應單純以指數表現當作判斷依據,而得從繁雜的內容中找出符合自身所需的資訊。

整體指數表現內容包含了各種不同的類股、產業、不同的股票特性(成長股、景氣循環、高股息、投機股、題材.....)等等,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若要維持中長期多頭走勢,是基於景氣擴張,加上市場資金與心理因素都正面發展等因素,

而這些條件會形成市場裡多數投資人都維持獲利狀態,不論是持有的股票市值(股價)上升,或是分享企業營運成果(配息)都能獲益,這種情況下投資人不會離開股市,有多餘資金就繼續投入,形成資金增加與股價逐漸上升的良性循環。

技術面的均線多頭排列,股價位於所有均線之上或持續創高的現象,就是股市裡資金增加與股價逐漸上升的良性循環,就台股上市加權指數來看是如此,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波動和企業獲利有關,但不是完全正相關,股價中長期趨勢是和企業營運趨勢一致,中短期波動則不一定,

尤其是當股價累積夠大的漲幅(或跌幅),股價已經反映或甚至過度反映市場的樂觀預期,當企業公布優異的獲利數字時,股價可能不漲反跌。

雖然企業財報是一項影響股市的因素,財報本身好壞固然重要,股價相對位置也很重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的市場價格機制是,當價格走高變貴達一定程度,願意買進的人變少,買方減少使價格向下調整,在交易雙方維持理性的前提下,價格會維持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

而在股市則不一定是如此運作,因為股市不一定能符合理性交易的前提,有時候股價上漲會吸引更多看漲的預期心理,認為價格走高並非變得更貴,只要未來有更好的獲利,股價只是合理的配合報酬率調整,

不過未來的獲利並非精確的固定數字,而是基於估算,甚至是過度樂觀的想像,其中非屬於理性的想像就會使價格偏離合理水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而言股價較明顯波動會有提振交易意願的效果,見到股價連續大漲會吸引一般人進場,

股市大漲三日,散戶不請自來,所以見到股市大漲時期,應該會有更大的成交量?

4/23~4/30這段期間常見到股市大漲,成交量卻一直達不到月均量的水準,而且比二月底到四月份這段期間的成交量還更小,認為這段上漲沒有吸引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公布的景氣燈號是綠燈,已經接近黃紅燈的分數,景氣領先指標仍持續向上,景氣數據是支持股市的表現,

只是領先指標綜合分數的上升幅度較小,要小心復甦的動力不足,而股市屬於領先指標,如果復甦不如預期,須注意股市領先修正的風險。

在中長期角度應逆著景氣循環來思考投資的機會與風險,景氣低迷時股價較低,可能有較好的投資機會,景氣繁榮時期股價偏高,也使投資風險升高,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情總會有料想不到,超出預期好或壞的時候,因為無法預知,好或壞的情況都應預做準備,或說是對於風險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不過在一般投資人眼中,多半是以為股價表現已經呈現風險的程狀況,如果股價不跌,就不認為有危險,實際不一定如此。

台積電下修產業的展望,美國降息可能比預期更延後,這些是基本面與市場預期有所差距的地方,股市也有所反應,四月中出現一段明顯的修正,但接著反彈起來,看似股市沒跌,所以仍然樂觀看好後續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漲勢或跌勢停滯之後,不一定會立即逆轉,有時候會維持在區間來回震盪波動,而震盪之後會是甚麼情況,除了和未來景氣前景的預期與資金(利率、匯率)有關之外,還可以觀察震盪期間股市內容如何變化,

但前提是要保持客觀的看待市場,若帶著樂觀(或悲觀)的心態來觀察市場,可能會被自己頭腦所騙,樂觀心態下投資人會自動篩選偏向正面的資訊而忽略負面的風險,以致於誤判情勢。

正常而言一般認為股價上漲會吸引買盤,股價下跌使買盤戒慎觀望,不過股市交易是買賣雙方同時存在才會成立,在直覺想法之外,必須考慮另一種可能性的存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漲勢停滯或修正調整初期,會有許多散戶認為可以趁回檔撿便宜,但這只在一個前提之下才有效,就是趨勢不變的情況下才適合逢拉回進場,

進場撿便宜的想法已經預設一個立場是:漲勢沒有改變,而人性是若心理有一個立場或觀點,會開始去找許多符合這個觀點的資訊或證據,並忽視不符合自身想法的觀點,

萬一想法與現實不符,還會持續找更多理由堅持自己的判斷,例如遇到反彈覺得是修正結束就要反攻了,買在高點則覺得只要等一段時間就可以獲利,看到法人買進股票覺得連法人都認同自己的觀點,預設某個方向,然後不論甚麼資訊都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解讀,這不會有問題?所有的嚴重套牢虧損都在這種情況下產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周四台積電法說會,事前無從得知會端出甚麼樣的成績與展望,期待釋出利多來拯救台股修正的危機?

結果是股價大跌,實際釋出的訊息也不完全是負面的,產業還是成長,但是下修成長幅度,單是如此就會造成股價大跌?

其實還有另一個要件才會造成股價大跌:股價位置夠高(代表原先的預期過於樂觀),因此才有空間可以下跌,如果股價位置較低,或已經先有過回跌修正,可能也不至於有劇烈的修正。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即使有下跌波動震盪,長期還是可以獲利,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對的,但不夠完整,

所謂的長期該是多久?如果是幾年才能獲利,投資人是否能接受?和投資人當初進場時的預期是否一致?

或是個股下跌之後無法回到投資人進場的相對高點,或是各種看似安全的ETF跟著下跌,股息也縮水,並且出現明顯的帳面虧損,能否符合投資人的期待?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價格和企業的經營績效關,也和市場因素有關,而市場因素主要是資金與心理作用的效果,

在資金充沛與心理正向樂觀的情況可以明顯使股價提升,但是當市場因素改變,即使企業營運績效還是維持一樣優異,股價也會明顯滑落,在特定環境之下,好公司股價也會跌,或是相反的情況是爛公司股價也會漲。

股市有許多不同型態的風險或陷阱,好公司或爛公司都可能讓投資人受傷,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社會的運作是顧客需求什麼,什麼東西熱門、流行就有廠商會推出產品,股市裡也是類似的概念,

近一兩年股市則是企業都要介入AI,基金都要掛上高股息,但一般原則是熱門的東西總是比較貴,經常名不符實,熱門流行到最後常走向供過於求,或是不符期待而退流行的結局,

所以在股市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或是有擦鞋童理論,避開熱門與流行的股票是避開投資風險的重要原則,當然如果是投機則是另當別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的選擇向來是在許多相互牴觸的影響因素中取捨,例如相對較低本益比的股票,通常對應的是缺乏成長動力,看起來是比較便宜但股價表現空間較小,

而成長潛力較好的股票,股價相對較貴,本益比較高,可能股價上漲空間較大,但萬一表現不如預期,股價修正風險也大,

幾乎沒有各方面條件都能完美具備的股票,畢竟既要馬兒會跑又要馬不吃草並不符合常理。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股市維持漲勢、市場氣氛熱絡的情況下,樂觀角度多半認為不要預設股價高點,股價的地板(或是所謂的「底」)會越墊越高,遇回跌都是進場的機會,

不過,常識邏輯知道股價不會漲到天上去,總會有個股價天花板,同時股價地板又越墊越高,到某個程度地板和天花板會碰撞?

這是顯然矛盾、不合邏輯的事,股價的底越墊越高是主觀想法,股價不會漲到天上是常識,主觀想法違背常識的時候,恐怕是市場的危險時刻。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陷阱是如何形成的?有主力大戶與投機客的企圖,也有投資人自身的問題。

想要在股市獲利,但又沒那麼多時間可以仔細研究,股票數量太多太複雜也研究不完,如果有人可以提示個大概的方向,暗示或明示哪些產業前景樂觀,對於投資人會大有幫助,這時候就是主力大戶可以著墨的地方。

主力大戶不會也不必直接告訴投資大眾哪些股票前景樂觀,只要讓特定股票交易活絡表現強勁,媒體與投資人自然會去尋找理由與解釋原因,這樣的股票自然會成為新聞焦點,就可以不著痕跡地達成宣傳目的,有效吸引投資人追價,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