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短期波動難以預估,中長期則是會依循景氣的趨勢方向而波動,在中長期趨勢範圍內來回震盪,
在技術分析角度是維持在中長期均線的特定乖離範圍內,在統計上回歸平均數的波動現象,
不過這個概念裡有兩個重要的變數是投資人不知道的,一是事前無法知道平均數或中長期均線會往那個方向延續?另外則是波動的乖離範圍有多大?
股市中短期波動難以預估,中長期則是會依循景氣的趨勢方向而波動,在中長期趨勢範圍內來回震盪,
在技術分析角度是維持在中長期均線的特定乖離範圍內,在統計上回歸平均數的波動現象,
不過這個概念裡有兩個重要的變數是投資人不知道的,一是事前無法知道平均數或中長期均線會往那個方向延續?另外則是波動的乖離範圍有多大?
正常的景氣循環到末期經常會引發通貨膨脹,讓股市擔心因為政策壓抑通膨而導致後續的衰退,市場現象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物價指數升高、股市下跌,
但實際景氣的變化和股市及原物料價格變化之間會有時間落差,股市屬於領先指標,股市開始下跌時,景氣還沒有衰退,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理論上原物料價格是相對落後的指標,
例如原物料指數的歷史高點出現在2008年6月底,而股市的高點在2007年7、10月出現,股市主要的空頭跌勢是在2008年6~11月,連同原物料價格一起跌,
股價漲跌不一定符合一般正常的邏輯,例如邏輯上股價便宜應該會吸引投資人買進而讓股價上漲,但實際看起來已經算是便宜的股價還是可能繼續下跌,
當投資人看到股價下跌時,可以在新聞裡找到許多股價下跌的理由,如果持股信心不足,就會受到這些理由影響而強化賣股停損的想法,
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股價轉為上漲,那些下跌的理由是否還有說服力?現在所信奉的理由,如果股價表現不一樣,是否還堅持它是正確合理的理由?
股市是想像力跳躍發展的地方,企業提出一個構想,建構未來想像的獲利就可能吸引投資人買單,或是想像企業未來的獲利潛力,把幾年後的獲利全部納入到股價的評估,而期待一個超高的目標價,
例如台積電上漲的時候,已經被喊出千元的目標價,而股價下跌的時候,營收獲利仍創高卻又想像景氣會轉弱或甚至衰退,把想像中但尚未發生的擔憂搬到市場上壓低股價,
實際企業營運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投資人的想像力卻像經歷過一輪繁榮與衰退的景氣循環。
股市的波動方向如果和眼前的基本面情況不一樣,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暫時的、短期的波動,很快就會回復到基本面一致的方向,
但也可能是領先基本面的表現,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看到基本面的轉變,今年初以來的跌勢,可能是起因於投資人預期基本面將會轉變,通膨、升息導致基本面的衰退,所以股市領先基本面下跌,後來應該要陸續看到各項基本面數據逐漸轉為衰退,現實情況是否如此?
最新公布的外銷訂單年增率,由上個月的負值再轉為正,且預期第二季接單可以維持正成長,成長幅度是比去年明顯下滑,整體而言沒有陷入衰退,
投資股票應該找營收獲利成長的企業,在各種外在環境不變的前提下,營收獲利成長的股票能夠提供較好的報酬,股價也能有較好的表現,
只是有時候企業營運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投資的外在環境改變了,使得投資人看待股票的價值變得不一樣,合理股價隨著改變,
預期的合理報酬率也隨著環境而調整,即使企業營收獲利仍維持著還不錯的成長,股價卻不一定能有好的表現。
今年初的股市修正,幾乎是所有個股不論營運狀況、不管前景展望如何都一起修正,並伴隨台幣貶值、美元指數上升,外資大幅賣超,
是因為利率的變化導致資金撤出股市,回流美國,是整體資產配置調整的過程,
其中最重要指標的訊號就是美元指數和美國公債殖利率,當這兩項指標回穩,整體資金情勢變化造成的走勢就有機會暫時告一段落,股市止跌,市場回頭關注企業的營運狀況,依據基本面而調整投資決策,個別產業或個股會在這階段展現出很大的差異。
雖然許多報導信誓旦旦的說經濟將會陷入困境、前景悲觀,實際尚未能確定經濟衰退會不會發生,
即使是空頭趨勢裡,跌深後也可能強勁反彈上漲,而這樣的市場波動未必與基本面有關,可能是過度悲觀或超跌後的調整,在技術分析角度則是負乖離過大後的反彈。
股市止跌是因為價格已經相對合理,利空已經鈍化,不必要再殺低,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成交量就能止跌反彈,
股市短線波動沒有邏輯可言,突然的大漲大跌和企業營運績效或經濟基本面不一定有關,
但另一方面股市又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投資人或新聞媒體容易以股市表現來推測未來前景,看到股市大幅下跌就覺得前景悲觀,五月份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對經濟前景相對較悲觀的報導,探究股市大跌的因素,這些漲跌藉口真的適合成為投資判斷的理由?
股市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但不能只憑幾天的漲跌來判斷,而是需要觀察一段期間的表現,
在資金明顯進出股市的時候,會帶動多數個股的價格波動,整體股市下跌時,好股票會跟著一起跌,整體股市上漲時,爛股票也跟著一起漲,
不論基本面優劣,都會受到資金進出的影響,但不是因此就不需考慮基本面的優劣,
當資金調整達一定程度,整體跌幅已經讓市場覺得悲觀而採取相對保守觀望態度時,能夠優先獲得投資者青睞的個股,必定是基本面相對優異的股票,當資金情勢相對穩定下來,股市因資金帶來的波動暫歇,企業基本面就會成為影響個股股價表現的重要因素。
股價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理論上股市修正一段時間之後,應該會看到負面的經濟數據,
例如五月份公佈的外銷訂單年減5.5%,這使股市的修正看起來是符合基本面的變化,股市能否止跌或轉為上漲,還是得看後續基本面的變化,
不過投資人無法預知未來的經濟數據,一般投資人能做的是,選擇相對低風險股票,在相對低價時投資,降低持股成本,等待市場恢復正常就可以看到獲利成果,學習投資的關鍵就是要知道什麼是低風險的股票,什麼情況是相對低價。
如果單純看獲利(EPS)和本益比數字,會發現個股之間的差異極大,
例如聯電近四季EPS=5.33元,股價約50元,本益比近10倍,友達近四季EPS=5.75元,股價約18元,本益比只有3倍左右,而EPS更低的中華電信近四季EPS=4.64元,股價124元,本益比約27倍,EPS約略在5元上下的三家企業本益比高低差距近9倍。
理論上應該投資獲利較好、價格(本益比)較低的企業,實際卻未必如此,現實中很難單純從獲利及本益比數字評估哪一檔股票更值得投資,
理論上股市要能夠透過價格機制呈現出企業營運績效與前景優劣,但有時候股市的波動不一定符合這樣的理性邏輯,
例如聯電今年初65元跌至近期低點44元的跌幅約32%,友達今年由23元跌至16元跌幅約30%,不過聯電4月份營收年增率達39%,友達則是-31%,累計營收年增則分別是35%、-9%,
營運狀況有截然不同的差異,股價跌幅差距卻不大,市場機制呈現的結果看似不太合理?
股市的投資或投機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觀點或方法,各有其適合的環境背景,投資人需要知道的是,瞭解自己比較適合哪一種方法,而把專注力放在什麼樣的地方。
昨天提到股市下跌才有相對便宜的投資機會,這樣的觀點是有前提條件的,必須是具有競爭力、有價值的企業才能考慮在下跌過程尚未確定止跌時就投資,
另外投資人必須是自有資金才得以保持耐心,如果是融資當然就不適合這樣投資,如果沒有耐心、希望買股票能夠很快上漲也不適合,
股市由年初開始下跌的時間超過一季,跌幅超過10%,隨著股市的負面表現,會出現各式各樣對於經濟前景的負面預期,透過各種新聞與訊息傳播管道灌輸到投資人的認知裡,造成股市跌得越久投資人越悲觀,
即使股價可能已經相對合理,或可能止跌反彈,一般投資人仍會延續悲觀心態,這種情況下相對低價的股票被誰接手?誰願意在尚未確定止跌時就進場買股票?
市場預期美元升值,利率上升,通膨上升的趨勢仍持續,資金情勢的變化對股市不利,而股市技術面呈現中長期均線下彎、成交量萎縮等跌勢現象,推測前景相對仍有疑慮,
即使景氣基本面很好,股市也會有明顯的修正走勢,或是景氣衰退期,股市也有反彈上漲的表現,這些都是常態的波動,在股市就得有心理準備隨時可能出現大跌或大漲的波動,
例如去年的景氣還是成長階段,去年四月底到五月中,大約兩周的時間,約由17700急速下跌至15200,短時間內跌掉2500點,14%左右的幅度,
而今年資金與景氣的情勢都在轉變,截至昨天計算由今年高點以來的跌幅約13%,對季線乖離超過7%,和去年的修正幅度接近,這樣的修正幅度在過去也很常見,統計數字看起來是常見的狀況,但市場氣氛已顯得恐慌。
陸續有企業公布第一季的營運成績或公布未來展望,好消息會讓股價上漲,壞消息會讓股價下跌?
股價波動通常不是這樣的簡單邏輯,有時候股價會因為發佈的訊息而漲跌,有時候卻沒有太大的關聯性,而在不同的時間角度來解讀又會有不同的意義。
通常考慮財報訊息究竟對股價有甚麼影響時,要先看看股價在甚麼樣的位置,在相對低點的壞消息,在相對高點的好消息,都不一定能再刺激股價表現,反而有利多或利空出盡,股價反轉的可能,
股市有個說法是: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
這是針對投機角度而言,因為投機主要關注價格波動,持續下跌的股價讓投機客擔心若再不出場會造成嚴重損失,只要多數投機客都對於股價感到絕望而賣出股票,也就意味著賣壓即將結束,新的行情即將誕生。
投機的主軸是追逐波動,市場上漲的時候持續看好,逢拉回是進場的時機,跌的時候則持續看壞,逢反彈都應該出場,這個原則多數時候是對的,只有在關鍵時機,由漲轉跌及由跌轉漲時不適用,
投機角度希望買在起漲點,股價能很快上漲,不要花時間等待,比較多是見股價上漲才去追價,
只要股市大漲幾天,就隨處可以見到正面樂觀的新聞,散戶也會回到市場,所以成交量多半是在股市出現較明顯的漲勢之後開始擴增,出現量增價漲時,技術面才確認是漲勢。
在較長期的多頭走勢,等到技術面確認漲勢才進場,是相對安全的方式,不過萬一漲勢空間有限,屬於較短期的漲勢,等技術面確認才追價,很可能已接近高點或接近短期回檔時機,
人遛狗的情況常被用來形容股市波動與基本面的關係,是很貼切但不一定能夠用來推斷股市或基本面的走向,
如果當下基本面不錯而股價下跌,一般直覺認為股價(狗)應該會跑回基本面(主人)身邊,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基本面即將改變,股價只是領先基本面下跌,股價不一定要跑回基本面的位置,股價可能在原地等待基本面回頭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