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投資的修練 (5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股價位置高或低是相對的,有時候覺得股價已經跌了不少,應該可以撿便宜,實際卻是低價之後還有更低價

或是已經累積不小的漲幅,但高價之後還有更高價,股價的相對性,比較的重點是營運狀況,營運若持續衰退,股價只會低還有更低,營運若能持續成長,股價高還有更高。

相對較好的投資機會,是出現於企業營運成長而股價卻下跌,股價表現背離基本面與籌碼趨勢時,投資的風險則在於企業不再成長,股價卻未經合理修正,或是股價正在修正,但還不知道企業的衰退是否已經止穩,這是一些已經脫離成長期的電子股面對的問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與股市像是會成長蛻變的生物,蛇會脫皮,樹會落葉,在時節轉換前後,丟掉舊的包袱,重新打造適應環境的能力,萬一景氣面臨衰退再重新成長的調整,投資該做的是暫時冬眠,等待調整告一段落再重生。

投資新手通常可以在股市中獲利,但過一段時間之後,不一定能夠保住獲利成果,基本的原因是情勢改變了,原本有效的投資方法可能會失效,

例如上漲趨勢過程當股價拉回中長期均線,通常可以獲得支撐,是好的進場點,但是當趨勢轉變,中長期均線已不再能夠發揮止跌效果,進場後股價卻繼續下跌,或是依據技術指標,上漲過程若指標落到低檔區,代表跌幅已達一定程度,是即將將開始轉漲的進場時機,不過,趨勢轉變之後,指標落到低檔區卻可能發生低檔鈍化,出現股價持續下跌而指標失靈的現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群體社會的現象,跟著群眾一起行動似乎比較安全,當大家仍沉醉於眼前的繁榮,即使個體已經有疑慮或不安,也不太會獨自敲下警鐘,避免被視為害群之馬。

景氣循環源自於整體供需的不平衡,當企業開始感受到衰退,初期並不確定是暫時性的需求下滑,或是較深遠的衰退,若企業自己先承認營運衰退,像是招認經營者自己不夠努力,

初期多半不會承認營運衰退,直到較具指標的企業宣告營運展望下滑,其他的企業才趁機跟進宣告需求下滑,這時候比較不會受到責難,反正是整個產業的問題,不是個別經營的問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眼前看到的企業基本面情況,與股價表現常不會同步表現,可能營收獲利成長,股價卻不漲反跌,或是營收獲利衰退,股價卻不跌反漲,

股價表現與基本面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資訊的時間落差,企業的營收獲利好壞,在資訊尚未公布前就已經底定,但投資人須等隔月才知道營收數字,等一季過完才知道獲利情況,

這段資訊落差的時間,是否形成一般散戶的投資風險?應該不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投資或投機環境背景隨時在變化,有些曾經可以發揮功效的策略或方法,可能因為背景環境改變而不再有效,

例如景氣熱絡時期,市場相對偏好成長股,營運穩定的價值股雖然相對安全,但波動幅度較小,投資所能獲得績效不如成長股來得快速,以致於相對較不受投資人青睞,

但是到了景氣趨緩或甚有衰退疑慮的時候,成長股的成長性消失,由於過去累積相當的漲幅,修正空間也相對較大,這時營運相對穩定的價值型股票又會較受歡迎;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理會波動,波動可能會影響你。趨勢的波動休息或逆轉,最常發生的情境,就在財報公告前後的利多不漲與利空不跌時

 

中長期投資的考量,不外乎企業的體質,基本面營運狀況等,這些客觀的條件不會因為股市的波動而改變,但即使營運狀況很好的企業,也會在市況不佳時慘跌,令投資人擔心是否營運出了問題,你不理會波動,波動可能會影響你。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選股是投資股市的一大難題,有時候困難之處不是外在條件要如何設定,而是投資人不知道自己要賺哪一種利益?

是長期慢慢等待的獲利?或是短期快速上漲的利益?兩者的選擇條件,觀察與追蹤方向,及風險完全不一樣

不同的利益都想賺?恐怕不太容易,個性急躁缺乏耐心而想短期獲利的人,天性沒辦法容忍長期等待,而決策容易猶豫,相對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做決定,在市場短期快速波動過程稍有猶豫就會失誤。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應變遷,是自然界演化存活的重要能力,在企業競爭或股市投資同樣重要。

每年的三四月份,台股上市櫃企業會公布當年配息數字,這時所謂高殖利率題材會吸引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不過,除了殖利率高低之外,還有其他應該要考慮的因素,

例如除息後必須要能夠填息,投資人才是真的賺到股息,能否填息比殖利率高低還更重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波動狀況與當時交易雙方的意願強弱有關,大幅下跌是賣方集中於某個時間內大量的出脫股票;

多半有點經驗的投資人都瞭解,不論買或賣股,採用分批執行可以平均價格,避免極端高(低)價的風險,為什麼偶而還是會出現大幅下跌,短時間內賣壓集中的現象?

有一種推測是程式交易與ETF盛行所致,它們有一個特色是,當一個初始的賣壓,導致價格波動越過某個臨界值之後,自動引起另一波賣壓,有助漲助跌的效果,將卸任的央行總裁就曾對ETF等被動式投資示警,提醒可能的系統風險;確實這是一個可能導致大幅波動的原因,但還有些其他的因素必須考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股價的因素除了可見的基本面,企業營收獲利之外,還有一個捉摸不定的預期心理,

預期心理又與中短期的記憶,或市場氣氛有關,若中短期股價較弱勢,會讓預期心理偏向悲觀,而且持續一陣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通常要等到正面的訊息累積一定時間之後,才會再改變預期心理的狀態,在技術線型的底部區時間總是很久,才足以讓時間改變心理預期。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不該抱股過年?長假期間萬一美國股市大跌,會不會國際局勢不穩定?會!

市場就是會波動,葛拉漢或巴菲特提出「市場先生」的概念,是個躁鬱症先生,隨時會有意外演出,沒有波動才是意外

許多日常媒體的擔憂或興奮情緒,過一段時間來看,都會回歸市場趨勢的常軌,而且投資人幾乎都忘了當時為何憂慮或興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業達的葉國一先生是穩茂大股東,入股價格是每股1元,對於一般小股民而言,這是難以想像的價格

有點像是借錢給朋友,有時候要當作做善事,錢有可能會拿不回來,當錢可以收回來,而且是加倍奉還時,每一分錢都像是從天而降的財富。

一般小股民看著股價波動,可能覺得跌個10%就受不了,要停損出場,或是覺得跌到季線該有支撐,應該要反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新聞報導交易所統計,實施降稅這8個月當沖客月月都賠錢,且是「當沖愈熱、賠愈兇」。

去年12月當沖月均佔比26.55%,當月所有玩當沖的投資人,平均每天虧5777萬元,較當沖剛上路時,平均每天只賠2550萬元,幾乎是翻倍跳增,瞎忙還賠錢。(蘋果日報財經,2018-01-08)

另一個極端的新聞是,財經名嘴謝金河透露,英業達的葉國一先生在2004年,用每股一元的價格買下岌岌可危的穩懋,從未想過穩懋股價有一天會站上300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對低檔或低本益比低淨值比的股票,不是要接下墜的刀,V型反轉的單腳彈升很刺激,但風險很高

而企業股價偏低通常有其原因,不該為了低價而投資,選擇相對低檔股票的前提是,企業基本面並無衰退,企業價值並無消失

選股是從不同的個股之間的不斷比較而產生,要找相對股價沒有表現的,等待它的落後補漲?要找低本益比低淨值比?或是要找正處上漲趨勢的?找剛出現長紅的股票?找小漲一段拉回的?還是要找下跌而負乖離擴大,等待急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間是不間斷的延續,但人類的社會運作卻會定義時間的暫歇點,例如新年,跨年就好像從一種舊的狀態,一腳跳進某種新的狀態

其實新舊之間是延續的,但經過跨年的儀式卻似乎變成是截然不同的兩段時光,在心理層面可以將不愉快不順遂的過去拋掉,迎接新的更符合期待的未來。

股市或金融市場的運作,如同社會的運作有年度斷層的現象,每年結算年度績效,企業營運財務報表以年為單位結算獲利,跨年的時間暫歇點,成為計算績效最重要的時間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廣大多元的世界,人的視野極為有限,所見到的通常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必然帶有偏見,而這偏見又會影響心理預期與判斷

對於股市投資而言,心理預期是極重要的因素,帶著偏見的心理預期,讓投資的失誤率極高,這是一般小股民難以避免的宿命。

投資心態上得先承認自己是帶有偏見的,瞭解自身的缺陷才知道如何修正與調整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種生物在自然生態裡的掠食獵戰,都有其自身優勢,充分運用優勢才搶得到食物而得以生存。

股市裡較常隱喻投資必須要快,要準,如鷹如豹等動物般的獵食,但萬一自己天生就是又慢又笨重而行動遲緩,如何能夠強求要快狠準?

其實一般投資人通常有其他本業,未必能夠及時掌握市場情勢,即使專職投資,所擁有的資源也相對較少,一般投資人特性就是對於市場的各種情勢反應相對較慢,散戶在股市裡不必勉強與別人競爭快狠準的能力,而是要找出剛剛好適合自己的速度與特性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指數開始陷入休息整理,多數個股也會休息,直覺慣例應該暫時觀望等待?

邏輯上確實如此,對於多數投資人而言,這也是相對安全的選擇,不過,對於投資的研究與學習,還是可以更多思考。

投資選股可以由上而下,先看總體環境與指數表現,再看產業與個股,當指數沒有表現空間,由上而下的邏輯也就剩下休息觀望的選項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票向來被認為是高風險性資產,但有機會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報酬,想獲利自然要承受較高的風險

這個概念成為鼓勵投機的理由,也合理化投資人貪念的藉口,實際上投資獲利不必然有高風險;

自由市場的可貴就在於可以選擇,選擇相對較低風險的股票,選擇相對較低風險的時機環境,而且這樣的選擇未必需要犧牲獲利的期待,因為可以透過適當的知識與研究,建立投資的邏輯原則,降低投資的風險也能享有一定程度的報酬。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標企業如台積電、大立光佔台股權值大,股價大跌對於指數表現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績優股都跌了,其他股票有甚麼裡由不跌?所有股票都要跟著跌?

所有股票都跌的情況,一般稱是系統性風險,如金融海嘯的情況,或更早之前的網路科技泡沫破滅

雖然每次大跌的原因不太一樣,但大概還是會有些類似的特色,如股價很貴、財務槓桿(欠債或融資)過大、獲利衰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