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投資的修練 (5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長期投資為主要考量,遇股市明顯修正才是相對較好的投資時機,但如果股市一直都不跌,難道就不投資了?

換一個思考的角度,投資是衡量風險情況後,決定資金如何配置,如果股票價位較高,對應的風險較高、報酬率較低,應該減少配置於股票的資金,提高現金的比例,配置於現金也是一種投資的決策,

不是只有進場才算是投資,等待或退場也是投資過程的一個環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情況總是在股價高點區,有大量正面利多消息,低點區則有悲觀負面的新聞,投資人容易隨著市場氣氛而追高殺低,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若要擺脫追高殺低的宿命,得逆著市場的氣氛來思考,

在一大堆利多新聞的時候,要注意隱含的風險,因為當股價上漲達一定程度之後,已經提早反應企業的營運狀況,股價太貴且再漲空間有限,修正壓力升高,不值得進場冒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股市是否熱絡,不論整體趨勢漲跌,總會有個別股票的波動較為劇烈,因而吸引投資人的注意,成為所謂的熱門焦點股,而股票受到關注,和它是否適合投資是不同的兩件事。

股票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是股價,只要股價強勢,只要股價持續上漲,就會有媒體報導,會有投資人看到股價線圖的誘惑,

企業的營收獲利不是重點,未來的想像才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比企業過去的營運成績更有助於中短期的股價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必須決定的事情簡化來說是,選擇股票,與選擇時機,

若要有合理的投資績效,必須選對股票,且選對適當的時機買進與賣出,任一個決定有所失誤,都會出現糟糕的結局,

例如台積電無疑是好公司,但在連續大漲之後買進,卻不一定是好的時機,選對股票但選錯時機,較不嚴重的後果是要花一段時間才會看到獲利,較慘的後果是套在長線高點。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似乎需要關心一些可能與經濟或市場有關的事情,例如肺炎疫苗是否有效,疫苗尚未問世前經濟如何發展,或是國際資金流向......等,

這些是常常在媒體的財經版面上看到的新聞,彷彿也影響著股市的波動,

實際有些看似與股市有關的事情,在中長期投資角度可能無關緊要,只有中短期的市場題材效果,擴大波動幅度,但不一定會影響景氣趨勢或企業的長期營運。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短期股價的波動可能與企業基本面背道而馳,但長期而言,股價表現與企業營運績效會同步,

投資人很難掌握股價中短期的波動,所以只要找到營運績效優異的企業長期持有,可以不畏中短期股市震盪,市場終會反映企業績效而使股價回到其該有的合理價位,這樣的想法是合理可行的投資邏輯嗎?

理論可以不管中短期波動而長期持股,不過,還有許多細節應該考慮清楚,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會領先各種訊息表現,股價波動之前多半還沒有看到明確的波動理由,多數的漲跌波動只是無意義的短期波動,很快就會回到正常的軌道,

不過,股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較劇烈的波動,投資人的理性可能知道這種現象,卻不一定能躲過或及時逃開。

有幾個可能的原因讓投資人無法躲過股市修正,其中之一是,修正前的股市充滿了樂觀正面的消息,景氣復甦,企業獲利成長,各種前景展望都不錯,投資人心裡想的是:應該不至於大幅修整正。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需要對於未來有些推測,必須是資金的購買力在未來不會降低,且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報酬才值得投資;

隨時都有許多財經專家提供各式各樣的觀點,預估未來景氣前景或產業趨勢,而這些預估的實際準確性,可能和一般人隨意猜測的準確性相距不遠,

實際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投資時卻又必須推測未來,如何能在這矛盾中做好投資決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而言,在景氣復甦階段,投資的風險較低,即使股價看似偏高,因為企業的獲利開始成長,亮眼的獲利數字,使得本益比不致於太高,足以讓股價維持不墜,可以安心持股?

投資的風險和景氣狀況及企業獲利有關,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投資上的損失,

有些因素對於投資風險的影響力,和景氣與企業獲利同樣重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總有些時候是漲不動也跌不深的盤整震盪時期,多數個股大致也會與整體指數表現類似,缺乏明顯的趨勢方向,

一般投資人如果在這時期接觸財經新聞資訊,在各種財經訊息裡所看到的股市樣貌,則多半顯示股市繁榮,處處是投資機會,這可能是一種錯覺。

股市裡處處是投資機會的錯覺是一種『倖存者偏誤』的陷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未來的營運績效與過去不一定有關,可能過去的營運成績不佳,但未來卻出現大幅成長,或是過去營運績效優異,未來變得平凡穩定或甚至每況愈下,

未來的合理股價應該與過去的股價無關,不過投資人可能會以過去的股價當參考,若股價下跌幅度大,就覺得便宜,或漲的多就覺得貴,

技術分析的均線,壓力支撐,或指標等,也都是由過去的價格所形成的參考數據,過去的價格相當程度的影響了一般投資人的決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所見所聞,會被頭腦賦予某一種意義,即使實際未必真的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也是如此,

例如太陽從東邊升起,是每天的例行事件,但在元旦當天的日出,卻似乎比較具有意義,人會賦予它一個年度起始的意義;

另一種情況是事件的原因太複雜,許多原因同時影響事件的發展,但頭腦卻會把它簡化成少數甚至單一個理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一件事以不同的角度呈現,人的感受截然不一樣,

例如人在品嚐牛排或牛肉時,看油花分布均勻漂亮,是等級較高的產品,如果換個角度,以數字來呈現,一塊牛排含瘦肉比例是70%,可能聽起來就沒什麼特別感覺,或是另一個角度說含脂肪比例達30%,若把重點放在脂肪,聽起來似乎不太健康,

其實都是同一件事,以正面的形容詞來表達,以正面的數字說明,或是另一種是以反面的數字呈現,聽起來的感覺就不太一樣。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記憶力不太可靠,經常發生或是常出現的事情,比較容易被記住,而時間越久遠的事情則越容易淡忘,

每當股市在相對高檔區陷入漲勢停滯,進入震盪整理期,一般投資人的頭腦裡的印象,可能是近期股市持續上漲的印象,而更早之前的跌勢現象,則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很容易直覺認為機會比較多,風險比較少,如果再加上各式各樣利多新聞的印象,不知不覺會認為應該要持續投資股市,即使股價稍微下跌,只要是好公司,抱著股票就會獲利。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販賣的是對於未來的期待,若未來前景看好,投資人就願意以較高的價格投資,但投資人怎麼知道未來前景樂觀?

多半還是以企業目前的營運狀況及獲利為基礎,再加上一些過去的經驗加以推斷,若目前營收獲利成長幅度明顯較高,通常就可以享有比較高的本益比,

不過景氣循環類股除外,景氣循環類股在獲利很好的時候,本益比反而較低,是因為市場預期產業景氣將盛極而衰,獲利成長難以延續,優異的獲利成績也不是股價的保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都希望買了股票可以立即(或在短時間內)看到股價上漲,不過這個期待並不容易達成,

即使真的遇上了,除了要冒險,還需要一些機運,同樣營運成長的企業,股價不一定會有同樣的漲勢,投資人不會知道哪一檔股票會被炒熱,

另外,短期內出現較劇烈漲勢的股票,也有很高的機率會出現急跌走勢,持股者不一定能夠順利逃得掉,而投資人會受到股價大漲的誘惑,卻不會事先想到其中所隱含的風險,即使客觀情勢轉變,也未必能採取理性行為執行必要的停損。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頭腦一次只能專注在一件(或少數)的事情上,當注意力被吸引,固定到某個地方,就很可能不會注意到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騙取觀眾的注意力,是魔術表演能獲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能順利轉移注意力,觀眾就不會察覺自己被蒙蔽了。

投資的風險對於理性的旁觀者而言,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但市場的參與者卻不一定能夠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注意力被移轉了,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上每次丟銅板出現正(或反)面的機率是一樣的,和前一次出現哪一面沒有關係,

但是如果已經連續好幾次都出現同樣的正(或反)面,人通常會覺得接下來出現另一面的機率升高。

或是棒球選手連續擊出安打,籃球員連續投籃得分,會被認為手感正好,較可能繼續擊出安打或投籃得分。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性傾向於先享受眼前立即可以獲得的好處,除非未來的利益明顯高於現在,否則不願意延後獲得利益,

例如問要立即拿到1000元,或是一年後拿1050元(多5%),應該有比較多人會選擇立即拿到1000元,但如果一年後拿的是1500(多50%),可能比較多人願意延後一年後才拿。

投資和投機有一個重要的差別,是對於時間的耐心,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如果去年底或今年初進場買股票,然後放著完全不管,不去關心股市發生什麼事,也不花什麼精神去做股市的功課,就指數價位來看,截至目前的位置沒有獲利也沒有損失,

不過對於一般股市新手,或積極想從股市獲利的投資人,不會放著股票不關心,通常還會積極的閱讀各種財經雜誌新聞,想要知道經濟與產業的各種趨勢,但是積極的做好各種股市的功課會有正面的幫助嗎?

積極關心的投資人,很可能在三月份股市大跌時,被各種悲觀的預期給嚇跑了,而什麼都不做的投資人,反而還沒什麼損失。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