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股觀察 (25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股市裡是買賣雙方同時存在才能達成交易,不過新聞訊息通常明顯的是以買方觀點呈現,只要不是股價大跌的情況,會有各種看好前景的題材,有各種理由鼓勵進場,

這些看好前景的觀點可能是合理的,但卻是一種不完整的觀點,既然是買賣雙方同時存在,也就還有另一種觀點,賣方觀點也會影響市場,同時一併考慮才是相對完整的思考。

賣方觀點是一種風險思維,例如停損,當股價不如預期或達到某種條件,理論上應該斷然處置,免得虧損擴大或血本無歸,如果缺乏這樣的風險思維就進場會很危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的波動內容是資金移動,表現不如預期樂觀的企業會面臨資金撤出,營運維持優異水準的企業則會在股價下跌時吸引資金進駐,不同的個股族群在股市波動過程逐漸出現強弱差異,並調整至相對合理的價格,

只是影響股價因素非常多,人的注意力有限,注意到特定變數就可能忽略其他因素,短線股價會針對特定題材激烈反應,被忽略的其他因素則會在未來以意外型式對股價造成影響。

關稅的暫時豁免或調降,加上AI題材再起,成為短期市場關注焦點,拉抬了股市表現,但除此之外,有些其他的因素暫時被忽略,而這些可能成為市場熱絡背後的風險,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經歷大跌之後出現反彈,由於跌幅夠大且有一段時間不再破底,導致大跌的利空事件(例如對等關稅)逐漸化解,融資經過大幅縮減,外資也漸由賣超轉為買超,似乎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股市跌完了嗎?

目前市場焦點大多還是圍繞著關稅相關新聞,關稅協議談成了之後,股市就可以重回漲勢?關稅是影響股市的重要因素,但並不是唯一因素,

如果關稅協議談好了,可是景氣卻開始衰退,股市應該看漲或看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線股價波動不一定有意義,但觀察夠長時間的股價變化,就會呈現市場所有交易者的共識觀點,

股價短線波動可能受突發新聞、市場情緒、少數交易者的意圖影響,中長期股價表現就會呈現較多理性投資者的判斷而具有參考意義,

觀察股市現象就是要找到理性判斷的方向,排除(或反向利用)市場情緒造成的波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氣循環是來自於資源配置失當,可能是生產者過度樂觀,產能過度擴充而使供給過剩,造成景氣衰退,或是需求大增,供不應求使景氣擴張,

自由貿易時期可以藉由價格機制調整供需,不過在貿易戰的環境下供需雙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供需失衡,價格機制也無法平衡供需差距,另外美國試圖降低政府負債,中國正試圖化解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減債的效果是會減少需求,更加劇供需失衡,

表面上是兩大經濟體競爭,悲觀的角度可以說美中兩大經濟體正在戳破過去以來的繁榮泡沫,進行資源重新配置。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上投資是要找具有競爭力、經營績效優異的企業,用合理或便宜的價格投資。

不過,在不同環境下的合理價格不一定相同,而企業也會隨環境變化而面臨不同的經營困境,外在情勢變化所造成的股價波動會嚴重影響投資績效。

市場層面的因素:包括投資人心理預期及資金情勢對於股價有重大影響,即使是經營績效優異的企業也無法避免股價的劇烈波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貿易戰局勢還在變化中,而股市的波動會受到關稅談判進展的影響,沒有人能預知最終關稅協議可以談成甚麼樣的結局,

即使談成協議,後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會持續,這樣的不確定性會持續存在一陣子,因此現在猜測股市低點或期待止跌轉漲並不切實際。

在跌勢過程常聽見的說法是,股價已經具有投資價值,先前追逐熱門成長股的觀點,一下子就全變成信奉價值投資的想法,而其中的陷阱是企業價值無法精確計算,且可能隨著局勢變化而有不同估值,當外在環境不確定性仍高的時候,多數的企業股價會有很大的變動空間。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暫緩對等關稅,不是沒有關稅,還是有10%基礎關稅,毛利率不到10%的企業仍舊艱困,仍舊不知道最終關稅協議會是什麼情況,

但由於市場已經反應過原本較差的狀況,上周低點有機會成為近期相對低點,只不過關稅不確定性仍在,且很難評估美中對抗帶來的新秩序會是什麼情況,

股市短期之內還不容易回到先前的繁榮景象,較可能是進入區間盤整期,時間長短則依關稅談判進程而定。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川普的對等關稅固然是前所未見,但根本的起源卻是老問題:貿易逆差,歷史上也曾出現,

例如1985年的廣場協議,用匯率調整的方法解決問題,主要對象是日本,影響日本資產泡沫及後續經濟失落30年,

但貿易逆差只是結果,在美國的觀點認為問題是產能過剩、傾銷、政策補貼或操控匯率,才導致貿易逆差,不過美國的龐大消費能力(包括財政赤字、印鈔票)也助長問題的嚴重程度。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實中做任何事情都會先有計畫,按照計畫執行,但計畫的事情和實際可以達成的結果,兩者之間通常有些差距,

而造成差距的因素和原本目標是否具可行性、是否考慮各種細節、是否能事當因應外在變化等都有關係,想像的總是比較簡單,實際面對或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遠大的目標容易引起共鳴,想像的事情總是比較容易,造夢的時候比較容易吸引鈔票,刺激股價表現,或是在選舉的時候可以吸引選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稅政策對於直接被課徵關稅的企業影響顯著,但另一種是本身沒有被課徵關稅,卻可能因為關稅導致景氣衰退,受景氣影響的企業,

前者是美國營收比重較高的企業受害,後者是全面的,只有極少數企業不受影響,當景氣轉變使股市走向空頭,幾乎所有個股都會修正,

市場的投資機構資金會轉向所謂防禦型個股,追求的是抗跌、追求跌幅比指數小,但對於一般人而言保留現金就是最好的防禦。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台股上市加權指數的年均線還維持向上,但如先前文章提到,隨著基期上升,年均線可能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轉為向下,

而這是因為台積電撐住指數位置,其實許多個股早已經是頭部成型,年均線向下形成空頭走勢,

股市的風險不是現在才出現,有許多個股的高點在去年就出現,已經修正超過半年,川普的關稅政策再給市場一記重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由市場所有交易者共同決定,股價下跌是市場交易的結果,為甚麼當股價大跌之後新聞或一般投資人多半傾向於認為是股價被低估,而不是認為原本下跌前的股價高估?

手中有持股就會認為股價越高越好,如果市場上較普遍的情況是有套牢或虧損,就越容易抱持認為股價低估的觀點,其實是一種主觀期待而未必是客觀事實,

大戶或外資是用撤出資金的方式表達觀點,想知道客觀的股價是否低估,得看是不是有足夠的資金願意承接籌碼,市場用資金決定的結果,多半會比個人主觀判斷還接近事實。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美的股票並不存在,各種條件經常是相互衝突,例如成長性較高的股票,股價通常就比較貴、本益比相對較高,高價進場似乎是比較冒險,

若找低本益比或高殖利率的股票,看似安全但成長性相對較差,股價上漲空間有限,不同時期的股市內容會有不同特色的股票成為主角。

在股市多頭時,是景氣擴張、企業營運成長時期,較多資金願意找尋機會冒險,成長股通常表現較好,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股市中短期波動的因素很多又複雜,無法確定是甚麼原因造成股價下跌,無須尋找中短期波動原因,

但若觀察一段夠長的時間,股價形成某一種趨勢或現象,就得慎重看待其中可能隱含的機會或風險,試著思考其中可能的原因。

去年10月之後的台股指數概略維持在22300~23700區間來回震盪,持續至近期跌破震盪區間下緣,且形成月、季線交叉向下的現象,如果是看景氣數據、整體企業營收,暫時還是維持成長,和過去一段時間沒有明顯差異,股價下跌可能是市場對未來的擔心,至於是擔心甚麼事?會不會只是杞人憂天?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同時會存在投資與投機行為,投資行為與景氣及產業前景的關聯較高,同時如果主力大戶拉抬股價都可以吸引追價買盤,可以藉由炒作各種概念股獲利,投機交易就會熱絡,

以時間順序來看,投資行為會較早出現,投機行為則比較晚。

在股市低迷且市場氣氛悲觀時期,只有按照基本面價值評估,認為股價已經合理的中長期投資人願意進場,這是最初期的投資行為,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交易來自於對未來的想像預期,覺得未來獲利會成長而買進股票,覺得未來獲利會衰退而賣出股票,

想像預期的未來和實際情況會有差距,有時候過度樂觀,有時候過於悲觀,每一個人單獨想像的偏差,到市場上可能集體累積成巨大的偏差,

或是藉由不同觀點的想像偏差互相抵消,形成集體共識的合理觀點,對於想像與實際情況之間的調整,就形成股價的波動。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投資總會經歷過許多市場動盪或景氣高低起伏,能夠跨越這些長期波動的,是企業優異的競爭力與經營績效,

例如具有護城河、技術領先、高市佔率或獨佔市場等特質,造就能夠跨越波動並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但是用甚麼樣的價格投資是另一個問題。

股價由市場決定,投資人認為股價貴或便宜的判斷不一定符合市場交易結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股價不如預期的發展,一般人會去找股價波動的原因,從中找出一些繼續持有股票的理由,或是相信未來股價可以繼續創高,願意等待股價調整,這是正常的反應,不這麼做反而才是違反人性的異常現象。

在股市上漲趨勢過程,一般人已經吸收了許多有關於企業營運優異的資訊,產業前景樂觀的印象深植腦中,並且先前的股價波動之後總能持續創高,逢拉回進場總是有利可圖,有甚麼道理要改變這樣的信念?

當然是繼續持股等待調整,預期修正後有繼續獲利的機會,但這是危險的,過去的績效表現(不論是股價或企業營運)不代表未來可以有同樣的績效水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價是由市場裡買賣雙方交易共同決定,而買賣雙方必定是有不同的考量,才會做出買進與賣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決定,

哪一種決定才是正確的很難在短時間內就看清楚,要等一段時間之後,股市趨勢及產業或企業營運狀況有明顯轉變之後,才能判斷先前的買進或賣出是否正確。

一般投資人考量股票進場或退場的理由通常較受到市場當下氣氛的影響,股價上漲就看好,下跌就看壞,時間觀點容易侷限於股價短期的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