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究竟股價是多少才合理?正常而言有些實際的數據可供評估,例如本益比、淨值比、殖利率等,但有些時候這些數據對於評估股價不一定有用,

例如AI相關概念股,遠高於過去這些企業的常態股價,是基於一種想像,預期未來AI的需求會持續爆發,但基於想像的事無法合理評估,就難以猜測股價會如何表現。

投資需要界定能力範圍,不了解的事應該盡量避開,而所謂的能力範圍則是因人而異,

例如有的人與主力大戶關係良好,知道主力大戶的想法,可能讓行情延續到何時,這不是基於想像的判斷,而是實際知道事情概略如何發展,也是一種個人有效的能力範圍,對於一般人而言,在股市投資的合理能力範圍不外乎是對於經濟景氣、企業營運狀況的研究、追蹤資金與籌碼動向,至於題材與想像,多半是大戶主力事先佈局之後才會出現,一般人無法事先知道,不屬於一般人的能力範圍。

如果在合理範圍的股價,但企業是具有競爭力、長期營運穩定的企業,即使套牢,長期持有大概也不太會賠錢,但當超出合理評估的範圍,基於想像力或異常財經環境大幅推升的股價,在股價狂飆熱潮時追價,一定必須適時退場,因為當熱潮褪去,單是股價跌回到合理範圍,跌幅就足以讓投資人出現巨大虧損,例如廣達的股價歷史高點(1999年)超過800元,英業達(1997年)的股價歷史高點超過400元,但最近十幾年都在百元以下維持合理的本益比範圍,提供還算不錯的股息,在股價創歷史高點時,必須適時退場才有真正獲利,否則會嚴重套牢,或是如果不去追逐股價狂飆時的熱潮,在股價合理範圍內長期投資也能獲利,知道何時見好就收,或是判斷企業是否適合長期持有,都是一般人可以學習建立的能力範圍。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