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釣魚或是誘捕動物時, 總是需要一個"餌", 並且要選擇適當的餌, 或需要適當的偽裝
市場的利益爭奪, 與自然界的生存競爭或是動物獵捕相似;

市場的大戶不是做慈善事業的, 手上買進的股票, 最後是為了在相對高價賣掉, 因而與市場的其他參與者是競爭關係, 必須想辦法獵殺其他參與者
製造出一個必要的"餌", 就是誘捕其他參與者的重要手段
這個餌當然必須是有吸引力的, 必須讓誤食者不自知, 等到受獵捕對象已深陷陷阱, 才發現已受傷而且來不及脫身

要成為吸引投資人的餌, 就是必須有看得到的利潤, 所有投資人都是為了利潤才來到市場, 市場之餌就是一段合理的行情利潤
既然需要利潤來當餌, 就必須讓市場持續看起來仍處於上漲階段, 才會吸引投資人的進場, 也要讓進場者能有獲利, 所以偶而仍須有大漲的表現, 讓投資人覺得興奮
市場之餌需要適當的偽裝, 才能誘捕獵物, 因此不能跌破重要位置, 最好能持續創新高, 要使市場熱絡, 要有新聞媒體傳遞利多; 要讓股價漲到許多人覺得前景光明, 要股價漲得讓媒體到處找理由及原因
要有一定水準的成交量, 一手買進拉抬股價讓另一手賣出, 好讓獵人能偷偷撤退

放到技術線圖來看, 市場之餌就是個頭部, 或是可以說是個出貨的型態; 從開始見到出貨的跡象, 到最高價位的空間幅度要有多大才會吸引獵物上鉤?
2008年5月下跌之前, 見到相對大量之後的震盪空間大約10%; 2001年的熊市反彈, 見到大量長黑之後, 續漲10%左右
近期的波段, 在4/17的大量長黑之後, 大約也續漲了10%
昨天的"看看風險與利潤"一文寫的: "印象中"近期經常見到大漲, 盤勢應該很強, 利潤空間應該不錯才是, 但對比幅度空間是28.9% vs. 13.7%
"印象中"好像總是在漲, 就是"餌", 一般投資人不會太精確的看待數字
上面寫的三段行情, 特色都是相同的, 在基本面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出現; 而其出貨型態都像是技術分析裡的上升楔型

因為總是創新高, 而都有大成交量, 最近總"感覺"市場漲不停, 真的是這樣 ? 前文的28.9% vs. 13.7% 數字顯示並不是漲不停, 只是看起來很像
最近才進場吃的是誘餌還是真正的肉? 躲在暗處的獵人未現身之前或許還不能確定
但投資人最好能學會判斷, 這一段是誘餌的機會高不高? 看看風險與利潤的估算是否划算; 對我而言, 已經覺得它是個餌就連碰都不去碰了
或是投資人覺得即使是誘餌也要試試看, 就要知道不能咬太深, 還要吃得很有技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