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任何商品供應者的目標,都是提供消費者所偏好、受歡迎的商品,包括任何金融商品的提供者也是朝著這樣的目標努力,

只是金融商品不像實體商品有顏色、形狀、質感等可以直接感受喜好,金融商品都有不確定性、有風險、又沒有具體形象,多半是以概念的方式來行銷,

例如基金或ETF的名稱可能冠上高科技、電動車、人工智慧、高股息等等,大概是股市裡甚麼題材最熱門,就會拿來組合成金融商品出售給消費者。

投資有一個重要原則是:在眾人貪婪時應該要恐懼,在市場恐懼時才貪婪,在市場氣氛偏離正常而走向極端時,應該要逆勢思考,不過,金融商品並不會這樣做,越是熱門的題材,越多各式各樣的名目基金推出,在市場貪婪時,金融業也會跟著貪婪,因為推出金融商品的目標是規模、市佔率,不是商品本身的報酬率,在市場非理性樂觀時期,許多投資人被熱門題材吸引,只看到眼前似乎還不錯的股價表現,忘記思考未來市場的波動變化會對報酬率造成負面影響。

今年除了AI概念股之外,還有高股息相關ETF表現也很不錯,因為AI概念股裡有些是高股息ETF成分股,這些個股的巨大漲幅連帶使高股息ETF也受惠,基於投資人對於高股息ETF的喜好,投信也推出相關商品到市場吸金,一般人買進ETF而使投信必須進場買股票,即使AI相關概念股股價已經不便宜,投信仍會繼續買進,在市場有過熱疑慮之際,投信不是幫投資人踩煞車,反而是踩油門加速,無疑的這將會使報酬率降低,並在未來形成投資風險,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