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統計出來的技術分析,準確率不可能達100%,甚至80%都很難,然而基本分析雖能掌握市場趨勢,但很難預測高低,考慮分析工具的限制性,短期可能少賺,但長期能保護自己在投資生涯中全身而退
任何方法的運用都須一段時間的熟悉,加上經驗累積,沒有不勞而獲的收益


技術與基本面熟重       

答案是:相輔相成,互補不足.以基金面選股,參考技術面操作.
基本面是體,技術面是"相".股價屬於"相"的一種.經常與體的實質並不相稱.可是無體則無相,因此,相只能背離於一時,總有與體合一的時候.波動有大小,中軸卻一定是體.

技術面根源於統計學,統計學的體是心理面.偏偏人的心是最詭變的,由此推演出的技術分析難免在很多地方出現諸多盲點,此時唯有歸依於基本面的實質營運績效,才能迷途知返,知所進退.

反過來說,緊抱著基本面的資料,而不參考量價的變化買賣個股.很容易掉入冷宮而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在股市裏,相與體的背離是常態而非變態,有時背離了好幾年,相體合一時,您卻已經苦等不著,揚長而去.


大部份基本分析者容易犯的錯誤
1、將基本面資料當做時效性的判斷工具
舉例來說,當在研究"xx"的基本面,仔細的評估它的負債比(哇!10%而已)、流動比率(可怕的600%)、存貨、每年營收成長率、營益成長率….發現致茂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好公司,且價格本益比很低,我迫不及待的於隔日買進5張,過了半年,其間股價不漲反跌,我納悶"我的研究都沒錯啊,怎麼會這樣?明明是好公司…"
這個情結,在我買股票時常常出現,錯不在這個評估的結果,而是"時效性",
試想,如果我在3個月前就研究這個資料,是否股價就該3個月前因我的發現而提前反應?
一項分析的反應可能在3天後,也可能在3年後才出現…
我們常會因為突然做出一個分析就認為是一個重大發現,急忙於市場建立部位,期待股價照我的分析而走。但市場反應出此消息或結果的時間,很難抓。
將我們"瞬間發現"當做股價"此時該漲或該跌的依據"其實是很荒謬的..

2、由真空角度看待基本面資料
一檔股票此時價格為80元,因此檔股票為從事進口加工,預期匯率會貶值,貶值將造成其原料成本提高,為一項利空,所以此股票將可能下跌,價格走低為合理反應。
假設此時股價開始下跌,跌到70、60或許合理,但是注意,跌到40時,此項"基本面利空因素"是否仍然偏空?跌到剩20元,這項所謂利空消息,可能會變成"利多",不可思議,對吧?!
換句話說,""利空消息到某個價位將不再是利空""
,所以基本面本身應該是沒有所謂利多或利空,而是相對於"價位"而言,才有利多或利空存在..

3、設定價格不可能低於實質價格
一檔股票不斷下滑,我對它非常有興趣,認為這是一檔超值股票,我盤算著這檔股票的"真正價值",用合理本益比或者其它方式,算出它約值25元,且股東權益有15元,此時市價40元。過了半個月,股價果然跌到25元,我積極買進
,不幸的,股價繼續下滑,跌到15元時,我幾乎將家當全梭在上面,因為此時已是淨值了!!不可能再跌!!
結果,竟然跌到7元才止跌,甚至跌破票面….
這個故事是真實的發生在我一個朋友的父親身上,這檔股票他買了200張,現在他甚至不敢看這檔的報價…
我的結論是,""實質價格未必是一個有力而有效的支撐"",
有人就是不信邪,因為常常它還是會產生作用,過一段時間,股價常會回到"合理價位",但記住,支撐不一定會發生在此時此刻,似乎還有其它因素我們會忽略了…
同樣的,法人擁有某檔股票的成本,絕對有可能會跌破,法人雖有大量的股票,股價沒有百分之百必漲的那種事,法人也會賠錢..
每次空頭走勢就會有人開始盤算法人的持股成本,認為此成本不會跌破,我認為不如將這個時間拿來算算自己的盈虧吧,""趨勢不會因為你拉了一個伙伴而反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