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投資的修練 (5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習股市相關的各種知識像在拼圖
如果手中的圖樣只是整體裡一個極小的部分,很難藉由這一小部分就知道全貌
很多有關於股市的秘訣,統計經驗,絕招或方法,幾乎都是拼圖的一小部分,如果不知道整體的圖樣形象,有時候甚至可能把秘訣拼到錯誤的位置而不自知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點股市經驗或是有套牢過幾次就會知道,股市有很多風險,隨時要保持警覺,有疑慮就得明哲保身
人會有餘悸猶存的心理現象,如果過去一段時間市場表現不太好,壞消息很多,投資人的心理很容易留有那些保守的記憶印象,隨時覺得風險很高,一直維持謹慎保守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在考慮選股時頭腦裡的的記憶資料,可能是來自於過去一段時間內在媒體上常見的股票,或許是過去一段時間營運狀況不錯,股價也有所表現,於是成為媒體上的熱門股票
只是以往的績效不代表未來能有一樣的表現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面這張線圖是否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呢?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個朋友說他在玩股票
據他描述每天會看一些持續追蹤股的技術線圖,看盤工具很重要,定時要看非凡電視,看經濟日報還有一些財經雜誌,但是看不懂企業財報,
選股多半是看媒體雜誌上所推薦的股票
(其實這是許多股票族的共同現象)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裡向來不寫個股相關的問題,甚至如何選股都很少提到,這有幾個原因
推薦各股若做對了沒甚麼好處,別人獲利也不會分給我,但若做得不好,可能會被罵得一文不值
另一方面,即使選對了個股,別人也不知道我會在何時賣掉,推薦給別人又沒提醒該賣掉,也等於事情只做一半,不如不做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短期內的股價的表現可能會出現較激情的波動,但未必代表中長期的趨勢有所改變

中長期的趨勢若出現改變,背後應該隱含經濟基本面與資金及企業獲利有所改變,只是一般的狀況是股價領先反應,隨後才看到基本面的變化
所以當看到股價出現激情的波動時,要思考的問題是:這是股價領先表現而預告隨後的基本面轉變?或只是短期的激情加上籌碼與市場氣氛的變化?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把所有必要資料攤在投資人面前,投資人會知道如何解讀運用?
前文"量縮的另一層意義"或"淺水有大魚"文中提到的委買賣均張數據,其實是最平凡的數據,免費的各大入口網站就能找到的數據,投資人可能每天都在看,但真的會解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眼前平凡的數據如果沒經過長期累積研究,可能只會是沒有意義的數字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以來台股就指數而言跌幅不重,不過從很多訊息的印象裡可能覺得景氣糟透了,怎麼指數還在七千點?
要等待投資的好機會,就是等景氣差,等股市跌得夠深,可是今年景氣是不好,股市卻似乎跌不深;
只不過事情總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指數或許還在七千,但有個股可能是九千點的價位,也有個股是五千點或甚四千點的價位,有些個股的跌勢幾乎要直追金融海嘯的慘況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企業像是一個"人",是一個法人;人有很多個不同特性的運作系統,如呼吸,循環,代謝....綜合起來才有辦法運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次的景氣循環可能都會淘汰掉一些企業或產業,也可能改變企業股票在股市裡的特性

在景氣的谷底通常要爆一些地雷,包括企業倒閉合併,掏空或內線交易,因為景氣谷底生存不易,有致命傷的,存活條件不佳的,就容易在這時期暴露出缺點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同時基於實際的經濟狀況與市場預期及想像而波動,有時候比較接近實際,有時候比較接近想像
經驗上,在每年第四季到隔年第一季通常是想像的部分多一些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2/11/06 【經濟日報╱王俊忠】
投信或財經媒體總是鼓勵一般民眾隨時都應要投資理財,景氣不佳時更應該投資股市,以等待景氣繁榮時收割;長期而言,確實在景氣狀況較差的時候投資股市,是比較容易買在相對較低的價格,不過未必每個人都適用這樣的原則。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股市裡的資料很多很龐雜,如果沒有經過整理,股市的資料可能沒有太大的意義,基於這個理由而有媒體及資訊軟體的存在
媒體會幫讀者整理篩選一些企業股票的表現,如xx黃金交叉,營收成長前x名,EPS表現前x名等等,是將個別單獨的資料加以整理排序,使得資料被加工成為具有某種意義的資訊
或是資訊軟體也有類似的功能,如Yahoo股市或PChome股市,不少網站都有類似將資料整理排序的功能,讓資料經過篩選與整理成為資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101.10.19

股票市場總是存在超乎預期的波動,投資股市或是股票型基金能否獲利,除了與市場的波動有關,更多時候可能與投資人自身如何面對波動有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的新聞綜合起來看,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
------------------------------------------------------------------------------
趁勝追擊,宏達電攻日新機曝光(2012/10/18時報資訊)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成長率的預估永遠不會準,但並不因此就喪失它的參考價值
企業利多新聞即使是真的,也可能潛藏大戶出貨的目的(更何況有些利多只是想像)
所以不準確的可以參考,真確的新聞反而不能參考?有些時候確實是如此!只不過一般投資人的習慣卻不是如此,一般人或許覺得經濟預估甚至官方數據有美化之嫌,沒有參考價值,企業利多新聞能刺激股價而真的有用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股市裡的訊息很多,除了內線之外,大概所有投資人都能夠在大約相近的時間得到一樣的訊息
但是同樣的資訊,會被投資人做不一樣的解讀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的推論有一定的因果邏輯關係,從過去發生的事情可以推論接著會有甚麼狀況
不過在股市或經濟的因果關係卻未必有那麼單純的邏輯關係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般人短期的思考相對容易受情緒波動影響, 而拉長眼光與視野較能理性與客觀的看待事物
許多投資大師的言論或著作裡, 經常提到不用太在意指數或經濟成長增減幾個百分點
例如巴菲特說買進股票時, 要假設未來十年股市都不交易; 在意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與價值, 與GDP成長或指數方向無關; 外在變化不會對長期投資有任何不利的影響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