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透視中國經濟熱點
作者: 陶冬,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
- Aug 09 Wed 2006 12:25
推薦閱讀--透視中國經濟熱點
- Aug 09 Wed 2006 12:22
前瞻中國--透視經濟摘要(1)
中國經濟實力影響全球經濟平衡
2005中國GDP排第七,總量約美國1/8
世界貿易中1/4的鋼鐵,1/5的銅鋅鎳鉑
- Aug 08 Tue 2006 20:35
趨勢有轉變的契機--950808
這兩天的現象是, 新低量, 並打破開高就走低的現象, 趨勢有轉變的契機
並且在中線來看, 整理時間夠久, 前一週讓人感覺盤勢很悶, 投顧做空比例高, 期貨也不再如上週般的相對弱勢
在這裡也有使週線指標向上的機會
- Aug 08 Tue 2006 14:40
國際訊息整理--韓國9508
韓國在全球經濟與產業分工上, 與台灣的地位相似
從媒體來的訊息幾乎全是負面
媒體寫台灣, 也許有立場的問題, 或是有心理的預期, 即使是負面新聞, 也有可能受官方說法的誤導, 寫成問題不大
- Aug 07 Mon 2006 13:29
股民大悶鍋--台股日誌950807
持續量縮, 最好的狀況是打底
七月營收,半年報將陸續公佈, 出現比預期好的機率小, 比預期差的機會卻有
八月八日FOMC才決定是否繼續升息
- Aug 04 Fri 2006 14:15
台股八月的情境
歷年台股在八月份都要面臨的情境, 是財報的公告,與增資股出籠
今年上半年好的與壞的都已經反映, 上下各已經有過千點的幅度, 財報所造成的意外行情變動, 或許不會如以往明顯
剩下的重要因素就是, 籌碼的沉澱, 增資籌碼的消化
- Aug 03 Thu 2006 12:08
中國受益概念-國際經濟訊息整理-日本9507
中國受益概念的投資標的, 豈只是台灣的觀光,資產,航運, 或中概內需
這些經濟上的利益, 都還掐在政治的手裡
- Aug 02 Wed 2006 14:37
TFT-LCD友達的簡單投資法
外資分析師看好友達出線,口袋深度決定投資甜蜜點
友達的財務體質夠強,現金轉換周期低於LPL,與奇美,口袋深度僅次於三星
另外產品組合或客戶名單是讓友達晉身面板一哥的利器
- Jul 31 Mon 2006 11:00
半導體--台積電跌破年線
台積電是台股最重要的指標, 是外資持股比重最高權值股, 是半導體產業供應練上, 市佔率最高的晶圓代工廠商
台積電的走勢, 可以一定程度的代表半導體產業的方向, 同時影響台股的走勢
- Jul 29 Sat 2006 19:25
台股觀察日誌--950729
對多頭而言, 量能有增溫現象, 只要下周量增價漲, 5日均量就有機會穿越月均量, 並使均量上揚
但期貨上則未見要上漲的訊號, 而上方的壓力帶, 包括跳空缺口, 月線壓力, 下降趨勢線, 有待克服
- Jul 28 Fri 2006 14:11
歷史數據看景氣訊息
已經看到台灣經濟數據的下滑
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 會下滑多久? 會下滑到什麼數字?
從歷史數據上去理解, 可以找到大概的方向
- Jul 27 Thu 2006 10:38
經濟訊息整理--台灣9507
幾乎全是壞消息
不過股市很奇妙, 當所有人都知道所有壞消息後, 股價反可能逆勢反彈
只是經濟基本面的方向, 代表長線趨勢, 短線股價波動或反彈, 改變不了趨勢
- Jul 26 Wed 2006 14:03
國際經濟--美國9507
整理近一個月美國的相關經濟數據
個人的感覺是 : 經濟緩和降溫
- Jul 26 Wed 2006 12:45
不要以為本益比很低,就可以買
不要以為本益比很低,就可以買
本益比幾乎是學習股市基本面, 最早接觸的評價觀念
如果空頭市場來臨,是一段本益比不斷向下調整的過程,十倍本益比現在或許夠低,說不定未來還更低
- Jul 24 Mon 2006 12:41
財務安全, 誠信, 與投機
財務安全, 誠信, 與投機
攻擊可以得分, 但防守可以贏得比賽
檢視財務安全與經營者誠信, 是防守
- Jul 22 Sat 2006 12:12
缺口尚未回補--台股日誌950722
6472~6567的缺口還沒回補, 破底危機還在
如果不再破底, 就要把趨勢從下跌, 轉為盤整
量縮盤整有利於穩定籌碼, 同時打底
- Jul 21 Fri 2006 11:10
DRAM的季節性規律
DRAM特色之一是:具有季節性的需求
最近DRAM消息滿多
但如果放在季節性循環的觀點上, 就不足為奇
- Jul 19 Wed 2006 19:25
見低量反彈可期? 台股日誌950719
昨天單就k線來看, 形成孕育線, 有止穩的跡象, 再加上見到新低量
所以會看到"反彈可期"的標題
- Jul 17 Mon 2006 19:41
財報像故事書--摘要
*財報分析需 1.呈現事實(存量) 2.解釋變化(流量)
*財務報表需掌握三種活動
1.營運活動--成本控制,市場佔有
- Jul 16 Sun 2006 15:23
突破買進的策略
技術面的學習最普遍, 最常見的就是 k線與型態
找到底部型態, 找到上升趨勢線, 劃出整理型態區間的線
根據支稱或壓力的線, 突破壓力轉為支撐, 代表後續還有空間
- Jul 14 Fri 2006 17:57
台股日誌950714
今天大跌,留跳空缺口,沒量縮,沒破底,沒大幅乖離,沒暴量,指標沒背離,許多個股破線
不過不需預測短線是否破底, 或預測何時止跌反彈, 只須有紀律的遵守自己的方法
- Jul 13 Thu 2006 14:06
投資的心理修練(二)
處理虧損
手氣順的時候,財神爺要來連牆都擋不住,隨便玩就可以了,問題不大.可是誰都順過,誰也都鸁過,為什麼秋後算帳時,輸的人永遠超過總人數的八成呢(事實上超過九成?)?
處理虧損的成熟度,其實就是股市投資人的功力所在.大家都說要嚴設停損,事實上幾人能夠確實遵行?人人都知道要先賣弱勢股,要先處理虧錢的股票,又有多少人是賺了就賣,賠錢抱著.
- Jul 12 Wed 2006 15:10
你的看法和操作一致嗎?
你的看法和操作一致嗎?
對景氣保守, 對股市樂觀, 這是什麼道理?
- Jul 11 Tue 2006 12:01
台股Q3統計資料
統計歷年來Q3行情表現,跌多漲少,季平均的跌幅達6.02%,而最高的報酬僅有9.16%,但最大跌幅卻高達25.52%。
若分析Q3期間加權指數高低點落點月份,可以發現7月份出現高點次數最多;而低點則多半出現在9月
Q3行情起伏似乎頗有規律性,在9月出現低點後,才醞釀年底Q4的作帳行情。(以上資料來源:元京證)
- Jul 10 Mon 2006 16:15
聚焦--股市邏輯--摘要
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架構, 不外四大變數 : 供給, 需求, 價格, 數量
四大變數交互影響, 產業最後歸於一均衡點, 若有任一變數調整, 產業結構開始變化
- Jul 10 Mon 2006 12:34
該是危機入市大膽買進?
該是危機入市大膽買進?
近期各家雜誌週刊都出現過類似的論點, 似乎是種共識
- Jul 09 Sun 2006 15:57
手機產業的觀察---2498宏達電
其實2498最早的競爭對手, 既非Nokia, 也不是Moto, 而是Palm
2498拉了WinCE當靠山, 將軟硬體完美整合, 才將Palm打入敗部
最後將通訊整合進來, 競爭對手才變成是Nokia與Moto等大廠
- Jul 08 Sat 2006 13:12
法人看好營建股...?
商業週刊說:過去法人一向不碰營建與資產, 現在本土法人與外資都認同營建與資產
看好的理由1.由中國,香港帶起的資產增值趨勢, 台灣相對落後
看好的理由2.直航將使台灣GDP成長
- Jul 07 Fri 2006 20:35
為何明牌, 或媒體消息具有影響力
為何謠言比真實具有散播力? 主要是人對於自己所處的狀況感到曖昧不安, 只要出現有說明力的情報, 便會馬上相信...不安的時代,謠言更容易猖獗
----這一段文字摘錄自:今週刊, 劉黎兒專欄
- Jul 07 Fri 2006 19:32
股票作手回憶錄--摘要
1.凡是都有兩面,但股市只有一面
2.股票永遠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在多頭看多,在空看空
- Jul 06 Thu 2006 15:23
手機產業成產業龍頭
「掌中世界」大趨勢 手機產業成產業龍頭(摘錄數位時代)
手機產業裡,各類科技技術的演變,絕對不是最重要,而是如何使用手機,變成大家最關心的事情。當手機變得與人如此貼身,當手機的產品生命周期,變得和時尚產業一樣快,不再像是PC,三年之後才會想到更替時,這就意味著掌握「手掌」趨勢的新公司,不能再以過去十五年它剛上市時,所產生的經營規則來看待,這些迷人的掌中玩意,永遠都有驚人的成長空間。
- Jul 06 Thu 2006 12:39
解讀SOROS--摘要
*傳統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均衡原理上,需求和供給平衡,假設市場是有效率而理性的,股價能反映所有資訊
科學往往需要嚴格的假設和特定的運作環境,在現實中總碰壁
- Jul 05 Wed 2006 17:44
這個反彈怎麼回事了? 950705
反彈到這裡就上不去了嗎? 有點像
波段高低7476-6268=1208, 技術理論上的弱勢反彈1/3約400點, 正常反彈1/2約600點, 強勢反彈才有800點
反彈最高6789-6268=521, 已經超越弱勢反彈了
- Jul 05 Wed 2006 17:00
投資之心理修練(1)
承認看不懂
當然看不懂,看得懂還得了,豈不富可敵國?
事實如此.心裏頭承認不承認,差異可就大了.承認,輸了不會怨天尤人,知道隨時隨地為自己留餘地,了解控管資金甚於一切.不承認,胡賭亂賭,自以為是,推諉卸責,身入虎口豈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