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當市場陷入量縮觀望,新聞總會找出某些事件(例如關稅、法說)來解釋大家之所以觀望的原因,並說只要時間一到,事件明朗之後就能恢復到較為熱絡的交易,
但這是不合理、安慰式的新聞報導,如果確定後續行情會好轉,為什麼不提前交易,在特定事件之前就進場?
各種事件之前大戶或外資應已經提早做過評估,依照各種假設情況做好資金調整,要超出預期更好或壞的情況才會出現較劇烈的波動調整,
市場看起來量縮觀望,多半是因為熱門股、較多散戶的股票漲不動,才覺得市場現象是量縮觀望,新聞報導所呈現的就是一般散戶大眾的心理狀態,大戶或外資的想法未必相同。
在新聞的頻繁報導之下,熱門的、較多散戶的股票大概就是AI相關股票,觀察電腦類股指數可以看到大約一個月前股價就開始停滯,七月以來成交量明顯下滑,而這些AI相關企業(廣達、緯穎、緯創、技嘉等)是營收成長最顯著的族群,也是帶動外銷出口成長的主要產業,在營收大幅成長的情況下,股價卻停滯,成交量萎縮,比較像是大戶與外資在七月之前就已經完成調整,不是觀望,而是利多不漲,是大戶退場才使成交量萎縮。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