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經局勢的轉變會使市場資金移動,而股價波動會很快速的反應局勢變化,短期內急跌後開始反彈,容易讓投資人以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或是以為局勢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但實際不應太早下定論,重大政策(關稅、匯率等)的影響層面廣泛,許多企業所受到的衝擊很難在短期內就在公開資訊中顯現出來,

基於風險考量應該是假設後續還有利空,只是暫時尚未揭露,股價是在訊息的時間落差期間才有反彈表現空間。

季線是股價技術分析角度的重要觀察訊號,原因之一是企業財報公告週期就是以「季」為時間單位,而股價又會領先基本面,如果未來基本面轉弱,季均線很難維持上揚,這是一個很容易觀察的客觀現象,只不過當投資人心理帶著預設立場的時候,容易對客觀現象視而不見,例如當指數回到季線,新聞常會寫站「穩」季線,實際應該是要能維持一段時間,並且使季線上揚才算站「穩」,經驗裡反彈到季線附近很容易遭遇壓力再拉回,即使不拉回都會花一段時間在季線附近震盪,這期間若心理帶著樂觀預期認為站「穩」是危險的。

客觀現象是季線(60日均線)的扣抵位置還在23000點之上,後續還有大約一個多月時間的扣抵位置在22000點之上,指數若無法在短期內漲回23000點,無法扭轉季線向下的劣勢,或是另一種方式是花時間震盪等待季線扣抵位置降低,以時間換取空間,但必須思考的是隨著時間過去,會等到利多或利空?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Money 的頭像
    SmartMoney

    SmartMoney投資日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