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價由市場所有交易者共同決定,股價下跌是市場交易的結果,為甚麼當股價大跌之後新聞或一般投資人多半傾向於認為是股價被低估,而不是認為原本下跌前的股價高估?
手中有持股就會認為股價越高越好,如果市場上較普遍的情況是有套牢或虧損,就越容易抱持認為股價低估的觀點,其實是一種主觀期待而未必是客觀事實,
大戶或外資是用撤出資金的方式表達觀點,想知道客觀的股價是否低估,得看是不是有足夠的資金願意承接籌碼,市場用資金決定的結果,多半會比個人主觀判斷還接近事實。
股價大跌之後再大漲,容易讓投資人以為賣壓已經宣洩後,可以重回漲勢?未必是如此。有許多個股股價無法收復下跌前的位置,中短期均線也都還持續向下,且大跌之後反彈的成交量萎縮,願意趁大跌後進場的資金顯然不夠多,股價低估的觀點並未轉化成進場的資金能量。
股價上漲的動力是資金,加上對於產業與企業前景有正面的想像,配合企業的營收獲利成長,因本益比提升同時EPS增加而使股價快速上漲,EPS可以由企業的產能、接單、營收狀況來預估推測,但是本益比應該是多少卻沒有標準,本益比和資金、預期心理、及企業或產業特質有關,很難說本益比幾倍就算股價低估或高估,市場樂觀時,本益比會持續創高,市場悲觀時本益比則會不斷下修。
......
「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https://vocus.cc/smartmoney/home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