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市場裡對於合理股價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
有時候認為合理本益比是十倍,有時候又能夠接受二十倍,這與投資人對未來的信心有關,如果認為未來前景展望較佳,就可以接受當下看起來偏貴的股價,因為若以未來較佳的企業獲利來計算,當下的股價就未必會太貴。
除了信心之外還需有資金,買得起,股價才會撐在當下看似不便宜的價位之上;所以科斯托蘭尼說:趨勢=資金+心理。

股價的位置與整體資金水位有關,如果市場整體資金水位正在上升,所有股票的股價都會一起被抬高,像海面漲潮時不論船艦大小都同時上升,不需要自身的動力,而是被動的提升;但如果市場資金水位並沒有上升,股價就不再會被動的提升,而是需要自身的成長動力才會再進一步提升。

市場整體信心水準與資金水位同樣的道理而影響著股價表現,在景氣谷底翻升或是資產泡沫時期,所有人都對未來有高度樂觀期待,足以推升所有股票價位;但除此之外,個別股票若要讓市場對它具有信心,則可能必須拿出真正傑出的經營績效,或是非常用力的在媒體釋放樂觀的訊息。

有些傳說中的行情,不必要真的實質存在,只要大家相信它會存在就可以,例如所謂的大選行情,如果媒體宣傳得夠用力,讓一般投資人相信,構成信心水準的提升,就足以推升股價;2008年的520行情就有類似的感覺,只是這類的股價推升幅度較有限,而且帶有不小的風險。

昨天"判斷風險的自知之明"裡提到,有些時候投資的風險很低,幾乎所有股票都會漲,不太有選股的風險問題,有些時候景氣看似沒問題,卻未必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特別是對於一般投資人,沒有太多精神可以研究個別產業與企業,有很大的選股風險,很容易看著指數上漲卻賠上持股的價差,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股票的表現,究竟是屬於被動的提升,或主動具有上漲的動能;當資金與信心因素停滯不前,即使景氣看似沒問題,那些不具備主動上漲動能的股票就可能開始回跌,投資人若無法判別持股的漲升屬性,就可能因選股風險而造成虧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