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以來許多企業有營收創新高, 或是獲利水準回復金融海嘯前的狀況, 而多半也因此成為看好股市表現的理由
或是覺得整體獲利已經達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應該股價指數也要回到相對應的位置
不過實際上若是拉長視野來看, 幾乎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 指數的波段漲跌幅度就不太大了, 幾乎一直停留在7700~7800的上下10%以內, 也就是大約盤整了一年; 

如果說整體企業獲利已經達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股價指數也應該要回到相對應的位置; 邏輯上是說股價指數的位置, 應該與企業獲利水準有"絕對性"的關聯
不容否認股價位置會與企業獲利水準有關聯性, 但卻不是絕對性的關聯, 因為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影響著股價水準
但對於投資人而言, 問題是怎麼知道(或預期)哪一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又如何影響著股價表現?

或許可以回顧一下今年初, 二月份的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SmartMoney/32985917 ;摘錄其中一小段:
通常高成長率反映在股價的表現會比較激烈,若是企業獲利成長率降低反而讓股價表現平平,於是在景氣谷底開始好轉初期,高成長率的現象使股市的表現可能十分亮眼,一旦初期的庫存調整告一段落,景氣漸趨明朗化之後,數字魔術將使得經濟成長率降低,企業獲利成長轉弱,股價的表現也可能相對乏善可陳。

除了獲利水準之外, "成長性"是另一個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 有些時候甚至是比獲利水準更重要的因素
年初許多企業的營收成長率動輒是100%以上的成長, 到現在可能只有10%成長, 甚至有些已經轉為負成長; 
成長性降低的問題並不是到下半年才會知道, 去年底或今年初, 主計處的預估就知道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會逐季走低, 只要注意一下官方公佈的經濟成長預估值, 在去年底就會知道今年下半年的成長性會降低, 甚至今年上半年每個月公佈的經濟領先指標是連續下降, 官員也說成長趨緩是確定的
並不需要太多的經濟背景知識, 只要注意經濟成長的新聞訊息, 就會知道成長性降低的事實, 而且很早就知道, 差別是投資人會不會把這個訊息放在心上, 會不會覺得成長性降低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或是在一大堆營收獲利創新高的訊息當中, 是否還記得成長率會降低

股價要有很好的表現, 必須各方面條件都能配合, 包括營收獲利狀況, 成長性, 資金水準與增減趨勢, 市場心理與題材...
投資時最好先有個中長期成長率趨勢的概念, 拉長時間來看, 成長率趨勢會顯著影響著股價表現; 若年初知道成長率會下降, 就不會太樂觀期待上萬點或主升段之類的想法
今年除了企業獲利的成長率在降低, 貨幣供給成長率也在降低, 遇上企業營收與獲利水準亮麗, 交互影響的結果, 或許才讓指數漲不多而跌也有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