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指數的空間不算大, 雖是處於漲勢, 也會有一定數量的弱勢族群存在
所謂選股不選市, 在某些時期對於投資人而言可能僅是個口號; 例如8/4經濟日報專欄裡的舉例, 專業投資機構在股市的績效, 在某些時期努力選股也敵不過市場的壓力
但如果指數走勢像這一周以來的表現, 出現突破的走勢, 就可以追隨趨勢進場獲利? 或許還得有更多事先的研究, 或投資經驗的判斷才能從中獲利

先看看這裡的現象, 櫃檯指數與電子類股指數都還沒回補上方的缺口, 一個是中小型類股為主, 一個是權重最大的類股, 相信任何一個投資機構都不會漏掉這兩個部份的佈局, 假設它們的資金比重有較高的比例在弱勢族群, 當績效結算起來就不太好看; 以"中小型"或"科技"為名稱的台股基金還不少, 雖然可能有些名不符實, 它們的選股不選市,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仍無法創造優於指數的績效
這個問題對散戶而言, 一樣是造成投資績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中小型股, 電子類股的新聞訊息也非常豐富, 對於依賴媒體的散戶同樣可能造成傷害
在這裡即使指數成為均線多頭排列, 趨勢有利多頭表現, 卻不是隨意進場就能夠獲利, 有股票創新高的同時, 不能忽略也有股票瀕臨破底危機; 向來訊息不少的LED在昨天幾乎包辦了前幾名跌幅排行榜一半的股票

散戶的風險不僅在於指數趨勢表現的判斷, 更在於選股與換股的動作上; 除了選股不易之外, 賣掉賺錢的股票, 抱緊賠錢的股票更是常見的通病
如果是多數股票都在相對低點, 也適合價值投資的時期, 當行情出現時, 多數的股票都會表現, 選錯股的風險就很低, 也就沒有接著衍生的換股風險, 那是對於散戶最安全的時期; 只是目前並非如此, 即使指數在漲, 仍可以很輕易的找到一堆破底危機的股票, 而且是多數人都認識的股票, 反而是那些在漲的股票, 除了金融股之外, 可能有些是很多人不認識的, 這時的選股風險並不低

防守可以不失分, 攻擊則可以得分; 即使是永遠都必須看好前景的投資機構, 運用專業知識, 在某些時期的失分會超過得分而被指數打敗, 因為它們總是想攻擊得分, 卻忘了後方正在嚴重失分
對於一般人而言, 要知道自己何時該防守, 何時該攻擊, 哪一種機會適合自己攻擊
先把自己面對的風險想清楚, 才可能從中找出機會
這是風險與機會並存的行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