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央行在年初提出今年的經濟成長有三大風險,其中之一是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
近日又示警:在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強調「台灣中間財快沒了」,應積極調整產業轉型

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約4成,金融危機後,中國市場對台灣總出口成長的貢獻度,較金融危機前下降5.9個百分點,降幅大於其他地區,是台灣出口成長減緩的原因
台灣對中國出口平均年增率,由金融危機前的18.4%,下降至金融危機後的2%。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不只影響台灣,也影響所有與其進行出口貿易的國家,包括韓國
南韓五月對中國出口衰退近一成,但對歐美出口是成長的
台灣也可能面臨類似的情境,南韓對中國出口佔其出口總額比重達25%~30%;看到南韓出口意外衰退,想想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約4成,央行的示警得認真看待

以下是新聞摘要
---------------------------------------
南韓出口意外衰退 都怪工作天數減少?2014年06月01日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受工作天數減少等影響,南韓5月出口意外年減0.9%,遠不如市場預估的成長3.4%,創8個月來最差表現。

儘管南韓對先進市場的出口出現成長,對歐盟與美國的出口,在5月分別成長32%與4.5%,但身為南韓產品最大進口國的中國在5月顯然並不捧場,南韓5月對中國出口大減9.4%,韓聯社報導指出,這似乎反映出中國經濟放緩,需求依然然低迷。

 

 

中國轉型 央行:台灣中間財快沒了(2014年06月02日)
中國調整經濟體質,推動產業轉型,央行不敢等閒視之,特別在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強調「台灣中間財快沒了」,應積極調整產業轉型,增加投資管道。央行更點名面板產業受創最深,出口年增率由金融海嘯前的62%,降至金融海嘯後的-3.8%,面臨嚴峻挑戰。

中國供應鏈在地化
央行指出,過去台灣習慣出口許多中間財至中國加工後,再出口至世界各地,以中國為基地,賺全球的錢。不過中國在2009~2012年間過度投資,造成許多產業生產過剩,因此推動產業供應鏈在地化,投資項目由產業下游轉向中上游,導致中間財產品、零組件進口減少,直接衝擊到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更造成了台灣悶經濟、出口成長減緩。
央行分析,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約4成,金融危機後,中國市場對台灣總出口成長的貢獻度,較金融危機前下降5.9個百分點,降幅大於其他地區,是台灣出口成長減緩的原因,而面板出口年增率更由62%轉為-3.8%,衰退幅度之大,使得國內面板業面臨嚴峻挑戰。央行更擔憂,國銀對面板的授信金額仍然不低,必須要連帶關注面板產業信用風險。

央行表示,中國為台灣最大直接投資及出口市場,台灣出口年增率由金融危機前的12.8%,下滑至金融海嘯後的3.8%,降幅達9個百分點。其中台灣對中國出口平均年增率,由金融危機前的18.4%,下降至金融危機後的2%。
央行官員指出,台灣必須要積極思考產業轉型,不能繼續過度依賴製造業,「產業調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尤其台灣近6年來高度倚賴「台灣接單、中國加工出口」模式,在海外大舉興建生產基地,國內投資卻乏人問津,投資動能極為不足,「結果現在不僅中間財沒了,超額儲蓄惡化到近27年最慘的情況,連帶產生民眾買不起房的悲嘆。」
據主計總處最新評估,我國今年超額儲蓄將攀升至1.7兆元,超額儲蓄率11.15%將達1988年以來新高。央行總裁彭淮南曾多次示警,指出我國投資不足,超額儲蓄惡化,資金不進行實質投資,反轉往炒房、炒股,演變成國家問題。

 


彭淮南:全球經濟 三地雷【經濟日報】 2014.03.05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指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受到三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分別是:美國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退場、中國大陸結構調整,以及日本調升消費稅。台灣對此情勢將保持關注。

展望今年,彭淮南直指全球經濟面臨三大不確定因素。
首先是美國QE退場的後續外溢效應;其次為中國大陸因結構調整,導致經濟成長減速,至於日本調升消費稅稅率,恐不利民間消費同樣需要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