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經濟體發展的過程都會出現過度樂觀之後的泡沫,或是金融債務危機
台灣,日本,美國都有過泡沫,東南亞,韓國,拉丁美洲,到現在的歐洲都有金融債務危機
中國呢?經過幾十年的快速成長或多或少有些資源運用的藏汙納垢,只不過比起自由經濟體,中國政府的控制力量較強,大家都在看中國經濟的減速會用何種方式呈現?會不會在經濟減速過程出現什麼難料的危機?

下面兩則新聞的現象,有關於企業獲利預警的部分是警訊,PMI則有待觀察能否持續好轉

台灣的中概股多數被認定是屬於中國內需消費型企業,很容易製造出獲利的想像空間,對於企業而言則是很容易"調整"獲利數字,認列或不認列投資收益對於外部投資人很難掌握,簡單的說是財務狀況隔了一層不太透明的玻璃,有時候不太容易看得清楚
下面新聞提到:發布盈利預警的公司有7成是中資股,類別更涵蓋航運、新能源、媒體、房地產、工業、零售、投資、資源、醫藥等行業,幾乎是暗示著全面性不景氣
台灣的中概股有沒有能力剛好不受到"全面性"不景氣的影響?


以下是新聞摘要
-------------------------------------
盈警破表的警訊<蘋果日報經濟人語>(葉家興)2012年08月06日
今年第二季以來,香港上市企業發布盈警公告的數目接近300家,打破金融海嘯時期的紀錄,顯示景氣環境非常惡劣。相較之下,發布盈喜公告的公司只有30多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盈喜」「盈警」比例從四比六,急速惡化到一比九。在盈利警報浪潮之下,同期的香港恒生指數似乎不見太大的跌幅。這主要是由於恒指成分股只有49家,只佔全體上市公司數目的4%不到,而發布盈利預警的公司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對指數的影響不大。然而,發布盈利預警的公司有7成是中資股,類別更涵蓋航運、新能源、媒體、房地產、工業、零售、投資、資源、醫藥等行業,幾乎是暗示著全面性不景氣的到來。出口、投資、內需,是拉動中國大陸經濟最主要的「三頭馬車」,然而從盈警公司的行業別來看,三大支柱都似乎紛紛出現危機。從最早的出口企業,蔓延到基建行業,再到近期的消費行業,如味千、霸王、克莉絲汀等等。

奢侈品銷售量竟跌
這一波接一波的盈警浪潮,尤其以內需股最令人憂心。因為出口和投資都不免和國際因素有關,然而內需股盈利大跌的共同背景,卻都有著大陸經濟放緩、同店銷售下滑的影子。
中國內需冷颼颼,當然不免影響香港的消費市道。眾所周知,香港主要的奢侈品市場,大都是靠中國大陸的「豪客」支持。而在香港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字中,竟出現一向保持強勢的奢侈品銷售量出現下跌的警號,是金融海嘯之後所僅見。
 
今年5月,以內地客為主要客源的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品的銷售金額,更比去年下滑2.9%,如果按年倒退的數據持續,零售寒冬的憂慮就可能成為現實。
 經濟要有起色,終究要靠民間投資和消費的信心。香港上市企業盈警家數破表,會是利空出盡,還是寒冬將至?
 



匯豐中國7月PMI飆高 潤泰雙雄衝鋒!中股歡慶大漲(2012/07/25 鉅亨網)
7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指數上升至49.5,明顯較5月的48.2高,創下5個月新高,另外,7 月產出指數上升至51.2,逆轉6月的49.3,並站上象徵擴張的50分界點之上,也創9個月新高,顯示中國積極採取寬鬆貨幣和財政政策之下,中國製造業活動已趨於穩定。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指出, 積壓工作、供貨時間及採購數量等各項指標皆加速上升,加上採購庫存或成品庫存皆持續去化,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製造業活動可望維持穩定,明顯減速的可能性不大。

法人則表示,儘管電子業旺季即將來臨,但Apple財報表現不如市場預期,且各大廠商對NB、PC及非蘋手機相繼下修營收後,iPhone、iPad的下半年出貨已出現部分雜音,同時,歐元區PMI指數下滑,旺季拉貨力道仍要觀察,短期上市場重心仍集中在中國降息受惠的中概族群上。

但寶華也認為,國際景氣仍處低迷,使出口難以恢復快速成長,中國製造業活動恐難以加速,這反映在這個月新接訂單以及新接出口訂單進一步萎縮上;同時,廠商出廠價格下滑 ,雖有助於壓低通膨率,但也將抑制廠商的利潤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