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發表於2011.9.1)股海茫茫,投資人常希望有一套萬能的軟體程式,能夠替投資人解決所有投資決策的問題

即使電腦的資料處理能力強大,但還是不會存在這樣的萬能軟體程式
 
網路上甚麼資料都有,Google可以很輕易把資料找出來,但前提是網路使用者要知道自己想找甚麼,知道要用甚麼關鍵字;Google只是工具,重點是在於使用者怎麼使用,假設使用者俱備經濟方面的背景知識,才會使用這個工具去找到有用的經濟資料;如果不具備某方面的背景知識,即使把最重要的資料放在眼前,仍然不知如何使用,不懂其重要性
 
同樣的道理,股市裡有各式各樣的軟體,但通常不會讓投資人的決策變得更容易
重點還是在投資人頭腦裡的背景知識或經驗夠不夠豐富;同樣的技術線圖,同樣的量價資料,都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讀,任何一套軟體程式所呈現的資料,也不會只有單一絕對的答案,重點不在於資料而在於如何解讀
如何解讀則與投資人的知識與經驗有關,與使用何種軟體無關;或是可以說最重要的軟體程式就是投資人的思考邏輯,是藏在投資人的頭腦裡
 
資料透過何種軟體呈現,用甚麼格式呈現不太重要,整理組織與解讀資料的能力才更重要
不用問我使用何種軟體,因為我不使用任何需要費用的軟體,不論是技術線圖或基本面的財務報表,網路上都有免費的公開資料可以查詢,不需要找特定軟體程式
 
Blog有一些歷史走勢的統計文章,都是自己先想到某種理論邏輯,再去回顧歷史走勢以佐證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
自己對於盤面的觀察角度,或是投資的選股同樣都是先有某種想法邏輯,再追蹤實際狀況是否符合想法預期,不是期待軟體程式提供結果
 
彼得林區說:
現在回想起來,學歷史和哲學顯然比修統計學之類的學科更有助於股市活動。投資股票是一門藝術,不是科學,而將每件事都量化的人,顯然吃了虧。如果挑選股票可以量化,那麼你只要花時間守著電腦, 便可以賺大錢了。股市投資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你在股市用得上的數學,在小學四年級時便學到了。
挑選股票時,對我幫助最大的是邏輯,這門學問告訴我,華爾街往往做得多麼不合邏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