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公佈的第一季經濟成長數字普遍被用"驚喜"來形容, 但對於股市投資人而言, 或許得再多想想
 
如果暫不去解讀經濟數字的相關意義, 只是以訊息對照股價的表現來看, 要先想到去年第一季的史上最嚴重衰退的數據
在史上最嚴重衰退時展開股市行情, 卻可能在驚喜的成長數字下結束行情; 在經濟成長訊息出現的同時, 股市跌破年線而且有可能形成一個將近一年規模的大型頭部區
 
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13.27%
驚喜數字的另一面是: 第2至4季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為7.66%、4.40%、0.69%
逐季的成長率由二位數先減半, 然後將近降至零成長
前幾天"本益比vs.成長性"提到, 成長性降低會使本益比向下修正; 如果今年逐季成長率降低, 意味今年可能的走勢也是逐季走低
 
另一個得要多想想的理由是供應鏈特性與庫存調整的現象
昨天"庫存疑慮觀察期"提到, 由於供應鏈的中上游製造端有遞延與擴大實質需求的效應, 台灣正是以製造外銷為主的經濟體, 好壞的波動性高於一般經濟體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敘述: "主計處官員並指出,去年第1季適逢金融海嘯肆虐,廠商備料跌至谷底,庫存大減988億元;今年第1季恰好相反,回補庫存的力道大於預期,也成為推升GDP使經濟有此出人意料之外的表現的動力之一。" "今年還有回補庫存現象,因此從存貨看出貢獻經濟成長率5.14個百分點"
如果庫存回補的效應結束而回歸正常, 少掉存貨的貢獻, 經濟成長數字會變成什麼?
 
驚喜? 再多想想 
下面摘錄一段舊文的敘述(http://www.wretch.cc/blog/SmartMoney/32985917)
經濟循環谷底好轉的起始通常先來自於回補庫存,因為在衰退期間企業原本就存在閒置產能,一旦開始出現需求只要讓閒置產能開始運作,還不需要新增投資也不需要增加太多成本就能夠使獲利數字快速好轉,於是在股市很快反映出企業的成長現象;同樣來自於數字魔術的道理,一旦經濟開始復甦,企業真正開始擴增產能,反而看起來的成長幅度未必亮眼,因為從一單位產能變成二單位產能是100%的成長,而且不需增加太多成本,但從二單位產能變成三單位的產能,成長幅度減半至50%,從三個單位產能變成四單位的產能,企業實際產出倍增但成長幅度卻降至33%,而且需要資本支出也會使成本增加;當企業實際的產出增加,看起來是卻是成長幅度降低,通常高成長率反映在股價的表現會比較激烈,若是企業獲利成長率降低反而讓股價表現平平,於是在景氣谷底開始好轉初期,高成長率的現象使股市的表現可能十分亮眼,一旦初期的庫存調整告一段落,景氣漸趨明朗化之後,數字魔術將使得經濟成長率降低,企業獲利成長轉弱,股價的表現也可能相對乏善可陳。
 
日前美國公佈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達近五年最高增幅,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削減庫存金額大幅降低而貢獻了相當幅度的成長,這個現象符合了上述的數字魔術表現,包括低基期與庫存調整現象,都可能造就亮麗的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接下來即使經濟真正的步上復甦的道路,可能面臨的情境卻是低基期的數字魔術已經消失
 
 
以下是新聞摘要
------------------------------------------- 
首季GDP成長逾13% 32年來新高(中央社2010年5月20日)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13.27%,是金融海嘯以來連2季成長,並創下67年第4季以來成長新高,全年經濟成長率自2月預估4.72%上修至6.14%。
主計處表示,今年第2至4季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為7.66%、4.40%、0.69%,皆較2月預測時上修,第4季因去年基期已高,上修幅度僅0.03個百分點。
對於成長動能,蔡鴻坤表示,因為出口好轉,廠商接單增加,很多廠商發現產能不足,購買機器設備,也帶動投資成長;今年還有回補庫存現象,因此從存貨看出貢獻經濟成長率5.14個百分點;如果這樣解釋,應該是出口帶動。
全球景氣去年從谷底彈升,主計處預估,今年台灣實質GDP為新台幣13兆6089億餘元,平均每人GNP(國民生產毛額)則為1萬8414美元。
 
主計處:民間投資與出口成長超過預期 台灣回到金融海嘯前榮景(2010/05/20 鉅亨網)
 第1季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增63.85%,製造業投資財生產也增加31.43%,綜計整體民間投資在第1季成長了37.11%。 民間投資、出口和存貨在第1季的成長大幅超過預期,使得台灣第1季經濟成長率從原先預估的9.24%大幅上修4.03%,至13.27%

主計處官員並指出,去年第1季適逢金融海嘯肆虐,廠商備料跌至谷底,庫存大減988億元;今年第1季恰好相反,回補庫存的力道大於預期,也成為推升GDP使經濟有此出人意料之外的表現的動力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