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股價經常會領先基本面反應, 所以有些時候看到基本面的訊息才動作並不會有獎賞
當股價已經從低點上漲相當幅度, 通常是預告未來基本面的轉變, 但基本面的轉變程度卻是有待進一步的確認, 也就是說獲利成長能否追上股價的表現是一個疑問
 
如果股價累積相當的上漲幅度, 使得本益比達偏高的水準, 股價若不修正, 只有等待獲利的提升來讓本益比降低, 也才能使得股價看起來較為合理
不過長久以來, 股價停留再合理價位的時間實在不多, 因為人心總是浮動的, 市場由情緒判斷的情況總是比理性判斷的情況還多, 所以股價總是超漲或超跌
當股價累積相當的漲幅, 本益比達到偏高的水準, 都需合理懷疑其含有超漲的成分, 即使獲利追上股價的表現, 使得本益比回到合理水準, 但獲利情況已經反應過了, 必須有更好更超乎預期的或利表現才會刺激股價有更好的表現;
當股價在相對低點, 只需一點點正面訊息就可能刺激股價的表現, 但當股價在相對高點, 一般正面訊息已經未必能夠刺激股價表現
影響股價表現的固然有企業獲利表現的部分, 但更有一大部分是股價的基期, 究竟股價的位置是相對高或低, 究竟股價已經累積多少的漲幅(或跌幅), 對於後續的獲利空間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指數從4500漲到6000點, 漲1500點, 而漲幅是33%
若是從6000漲到7800點, 漲1800點, 漲幅是30%; 以點數來看是漲了更多, 以幅度來看卻是漲比較少, 因為股價的基期已經高了
在股價基期較高的位置, 表面上比較容易看到大漲(或大跌), 因為同樣的漲跌幅會出現較大的漲跌點, 於是市場情緒容易被影響
在高基期的位置, 需要更多成交量來推升股價, 如果成交量未放大則需要由股票的輪動來維繫市場榮景, 會有比較多投機性高的各股表現
在股價高基期位置, 看到指數大漲其實漲幅未必比低基期來得大, 看到指數大漲, 表現的內涵未必如表面的亮眼, 後續的空間也因高基期而受限, 但指數表面的表現卻更容易吸引一般投資人投入
 
看到基本面好轉的訊息, 股價也有相當程度表現也處於趨勢上, 如果股價的基期也在相對高的位置, 反而可能是容易受傷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Money 的頭像
    SmartMoney

    SmartMoney投資日誌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