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股市裡常會聽到各種投資的方法, 而這些方法有時候真的有用
例如說要等到經濟情勢穩定, 經濟數據好轉之後才開始投資, 確實是相對安全的做法
舉個例子, 2000年網路泡沫從萬點以上, 當年跌到4555, 彈到6198(+36%), 隔年跌至3411, 之後反彈到6484(+90%)
2000~2001年泡沫破裂, 經濟數據自然不好看, 經濟成長率由5.7掉到-2.17
2005年經濟成長率是4.16%, 比起2004的6.15%是衰退, 而2006略成長至4.89%;
2005的經濟數據不是太好, 但也沒到很差, 當年台股最低是5565, 最高6600, 從低點算起漲幅是18.6%
2007年是經濟數據還不錯的一年, 股價是很強的多頭氣勢, 最低7306, 漲到最高9859(+34.9%), 還比不上2000~2001年第一段反彈的幅度

以經濟數據比較, 2000~2001比起2005差太多了, 但以股價波動而言2000~2001卻有較大的空間;(當然前題是別踩到地雷, 及要懂得掌握時機)
投資人會比較喜歡36%, 90%, 或是相對穩定的18%? 如果36%, 90%的時機沒掌握到, 那18%的時機會掌握得到? 當然兩者的風險差別也很大
就指數而言, 上面例子經濟數據漂亮的多頭漲勢, 其幅度還比不上空頭跌勢中反彈的幅度
然而指數36%或90%的反彈中, 可能有些地雷一點反彈都沒有; 而相對穩定的18%漲幅中, 可能有些企業漲幅超過一倍, 也可能有企業股價跌跌不休
再多一些思考, 36%或90%的反彈不需經濟基本面支撐, 可能藏有不小的風險, 但比起穩定經濟情勢下的利潤卻毫不遜色

另外再看一個例子; 季線是技術分析裡重要的參考線
2000~2001從4555反彈至6198過程, 站上季線當周收盤5847, 距離高點6198只有6%, 站上季線後橫盤了8周而且讓季線走平, 像不像已經站穩了?
站上季線再考慮進場? 上面空間只有6%, 而下跌到3411跌了44.9%; 站上季線後利潤與風險的比例差距嚇死人, 站上季線再進場正好追在高點

再多一些思考, 股市裡有很多種方法, 等經濟情勢穩定當然是相對安全的方法, 而季線是更是技術分析裡重要的參考線;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但使用之前卻必須想一想, 那是否適合自己使用? 以及使用該方法是否應該配合其他現象的觀察?
再好的方法, 如果只是人云亦云的抄襲使用, 都會變成很差的方法; 而不怎麼樣的方法, 只要經過自己努力的研究與修煉, 都會變成是好方法
聽到某種成功的投資方法, 或是比較安全的方法, 得要再多一些思考, 沒有任一種方法能保證安全, 也沒有任何方法一定保有最佳獲利, 除非經過自己的深入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