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 適合自己用的就是好方法; 如何才會知道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 通常都是實際用了才知道

底部(或頭部)在技術分析裡, 算是必須知道的觀念; 在台股的散戶多數都知道, 因為一般散戶的資訊來源, 不論是電視, 雜誌, 報紙, 都會不斷提到底部或頭部
不過如果去看看巴菲特, 彼得林區, 坦伯頓的書, 幾乎不會提到底部或頭部這件事; 而是國內許多知名市場人士的著作都會提到
想學所謂贏家的做法該學哪一種?

如果問巴菲特是不是底部成形才買股票會比較安全? 他可能會回答: 底部是什麼東西, 我不認識! 因為他不管股價如何波動, 而只專注在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其他大師也不太提底部或頭部, 因為知道沒有人能掌握股價的波動會是什麼樣子, 但是企業的獲利能力, 是可以概略預估的, 利用價格波動的時機用較合理的價格買進, 能夠賺錢的機會都很大
這樣的方法適合一般投資人? 不一定, 如果不想研究或沒時間研究企業的財報, 肯定不適用;

只學技術分析夠不夠? 舉個例子, 台股今年一月到三月在股價型態上, 有個像底型的樣子出現, 其實若是看到股價已經漲了, 不配合其他的經濟情勢判斷, 很有可能會覺得是相對合理的進場點; 想追隨市場, 可能會追在今年股價最貴的位置; 並非技術分析不好, 而是不見得適合每一種情況

究竟哪一種方法才適合自己? 如果想追隨市場, 但有幾次剛好追在高點, 就會知道學藝不精或不適合, 如果仔細看財報, 卻仍無法獲利, 可能是想得不夠透徹; 只有試過幾次才會知道方法適不適用; 每個人有不同的資金規模, 不同的投資背景知識與經驗, 不同的風險理解, 沒有人能成為第二個巴菲特或第二個XXX, 只有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讓自己用自己不斷累積與學習修正的方法才有機會獲利

在財務與經濟知識還不夠的時候, 我以為技術分析是我能夠獲利的方法; 當財務與經濟知識越來越豐富, 就開始覺得技術分析是好的參考工具, 但不見得是安全的工具, 了解企業價值才是投資安全的保障; 例如一樣是空頭趨勢, 有的企業會在跌到一定程度後止跌, 有的企業會跌成地雷, 中間的差距得靠財務知識才能解釋; 隨著知識背景的改變, 及投資經驗的累積, 才不斷修正投資的方法, 慢慢找出可能比較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唯有如此才會比較接近長期穩定獲利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