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起各個投資大師的方法, 聽起來好像都很接近, 沒什麼新把戲
大致上都是說要找到具有價值的企業, 趁著市場利空下跌的時候用便宜的價格買進, 然後等待股價反應超越其合理價值就賣出
近期寫的"便宜股獵人"(坦伯頓投資法則)就完全符合這樣的原則
雜誌上寫的彼得林區觀點, 也是這樣的原則;
雜誌上的林區比率 = 100*盈餘成長率 / 本益比; 和"便宜股獵人" 看本益比與"本益成長比"是同一件事

方法原則都不是秘密,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說明這些大師的做法, 但卻只有少數人能獲利, 問題出在哪裡?

挑選股票時,對我幫助最大的是邏輯,這門學問告訴我,華爾街往往做得多麼不合邏輯。事實上,華爾街的思考和希臘人差不多,早期的希臘人常常圍坐數 日,辯論一匹馬有多少牙齒,他們相信只要坐著想便能得到答案,無須到馬身上實施檢查。許多投資人也喜歡坐著辯論某種股票是否會上漲,彷彿財務繆思會給他們解答,他們就不肯直接查詢公司財務狀況。(彼得林區)
一對夫妻可能花一個週末研究英美兩地來回機票的價錢,卻沒有花五分鐘做研究,就買了荷蘭航空的股票。
事實上,人們買微波爐所花的時間,都比選股票的時間長。

只聽媒體怎麼說, 或只看技術線圖, 或參考專家大師的觀點, 而不願親自仔細閱讀公司財務數字, 不願了解產業狀況, 這些常見的情形和彼得林區所看到華爾街的事情一樣的不合邏輯;
就像大家都知道身體要健康, 必須睡好少吃多動, 但知道卻做不到
獲利的方法原則也不是秘密, 不需要媒體與專家大師的觀點, 只要真正仔細看過十幾家以上企業的財報, 認真比價就會知道貴不貴, 找一找過去的經濟數據與現在的狀況比一比, 會知道現在大概的位置高低
各個投資大師的方法都很接近, 沒什麼新把戲; 認真的做功課研究, 獲利的方法就會自然浮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