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照基本面的選股, 一般是希望看到企業的營收與獲利的成長
但同樣的企業營收與獲利成長幅度, 卻不見得適用相同的投資邏輯, 得視其基本面的基礎內涵而定

企業的營收與獲利成長的背後, 有幾個可能原因
一種是產業的景氣好轉, 需求大增使產品供不應求
一種是產業景氣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企業內部的運作效率提升, 或管理與研發能力使得成本降低
或是企業改變並不大, 但是原料成本價格的改變, 使獲利改變
最少見的是因為企業的創新, 而創造(或符合)新的需求; 這種近年以Apple的ipod, iphone為代表
前面三種在台股比較常見, 後面這種台灣企業或許還有待加強

一樣是基本面選股, 一樣選擇營收與獲利成長; 要先想一想, 是什麼原因造成營收與獲利成長?
如果原因是來自於產業的景氣, 等於成長的因素是外在的, 並非企業自身所能控制, 有點像農業靠天吃飯一樣, 這樣的基本面評價就得打個折扣
而若是來自於企業自身實力的提升, 成長動能就操之在己, 才能得到較高的基本面評價

前者通常以景氣循環股為代表, 即使獲利大幅成長, 本益比也不會太高; 低本益比反而是景氣循環股該賣出的時候, 因為是看天吃飯的行業, 風和日麗過後常常是暴風雨來臨
後者則建構於企業自身的競爭實力, 可以推估其營收與獲利成長能夠持續較長遠的時間

面板族群近期有激情的演出, 其實它們的屬性都還是景氣循環股, 關心企業的獲利, 不如關心產業動向; 只要產業景氣不墜, 股價就不寂寞; 但須知景氣永遠在循環, 有向上的循環, 也會有向下的循環
如果用基本面的選股, 屬於來自景氣循環而造成營收與獲利成長, 就得記得在景氣循環相對高點要獲利出場

其實台股的製造與代工比重很高, 連台積電, 台塑等都可以看成是廣泛的景氣循環股, 只是其波動不如TFT, DRAM等激烈, 因為景氣循環股的特性本來評價就較低, 所以台股的評價低於其他股市也不必太意外

看基本面選股, 還得分清楚是看產業基本面或是企業基本面, 一樣是基本面, 兩者在投資的邏輯上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