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物料行情與經濟景氣有關, 與投機有關, 與通膨有關, 直接或間接影響金融市場的動盪, 或成為景氣狀況的重要指標
原物料相關訊息有許多值得追蹤思考的部分
下列新聞訊息觀點, 關係著原物料行情是否已經到了行情末端的思考角度

以下是新聞摘要
-------------------------
嘉能可高位套現陰謀論甚囂塵上 大宗商品價急跌(鉅亨網2011-05-09) 
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 (Glencore)(0805-HK) 計劃本周五 (13 日) 在港英兩地同時招股。這家集大炒家、生產商與經營商身份於一身的瑞士商品交易公司突然自揭神秘面紗,市場充斥著「高位套現」的陰謀論

投機退燒 商品創2年最大跌幅(2011/05/06 中央社)
國際商品價格創近2年來最大跌幅,年來漲幅收斂至8.2%; 美元指數勁揚1.4%,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白銀、原油和熱燃油聞訊領跌商品走勢。


大咖套現 小咖套牢2011.04.25蘋果日報<經濟人語>
,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預計在倫敦公開上市。高達110億美元的籌資規模,可能寫下倫敦證交所有史以來最大的紀錄。以歷史為鏡,過去市場眾所矚目的公司上市後不久,股市隨即見頂的戲碼,恐怕又要重演一次。
1980年代中期,貝爾斯登上市之際,正是槓桿收購(LBO)如日中天的時刻。但隨著可供收購的成熟標的數目減少,槓桿收購的繁榮有時而盡。在LBO最火熱的時刻套現是投行的明智選擇,果不其然,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指數暴跌22.6%,創下史上單日跌幅最大的紀錄,全球股市一片哀鴻遍野。
1999年高盛上市,也標誌著科網股盛極而衰。數千家科技公司在狂熱時上市,在泡沫最後一年半掛牌的科網股,首日股價平均升幅高達65%。作為科網股的多頭總司令,高盛透過包裝網路公司上市承銷,賺得了大筆利潤,並聰明地選擇了在業績最顛峰之際上市套現。就像宿命一樣,高盛上市一年後,科網股崩盤,許多科技公司失去9成以上的市值,納斯達克指數腰斬3分之2。
2007年,在利率趨升、融資環境趨緊的背景下,一向在幕後神祕操盤的私募基金,紛紛走向資本市場的前台。精明幹練的私募大咖選擇在高位套現,事後證明又是一次風雨欲來的前夕。 
金融海嘯前一年,全球第一支私募基金黑石集團上市,除了上市首日收盤報35.06美元,較發行價31美元上漲13%,其後跌多於漲。
 
利用股市最暢旺的一刻,透過上市將股權脫手套現,是市場超級大玩家的一貫手法。如今嘉能可選擇在商品炒作當道的時刻上市,是否意味另一場腥風血雨的風暴將到來? 
 
嘉能可看準十多年的商品牛市已快見頂,在各種商品價格迭創新高時上市集資,歷史經驗昭示,商品炒作的謝幕曲已經奏起,盛宴即將散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