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或是程式交易可以協助人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但不一定會把事情做對
如果原本人的決策有問題,交給機器或程式錯誤的指令,只是把錯的事情做得更快,錯得更多

原來昨天的大立光22次熔斷是機器人搞鬼
人和機器(程式)不同,人總有些事情會想不到(思慮不周),而機器(程式)則是不會想(沒有思考能力)

從金融領域的程式交易,到汽車的自動駕駛,人總試圖發展一個讓人可以完全偷懶的系統;思慮不周的,和沒有思考能力的,兩者合作是否可以主宰人們的生活?
所謂的理財機器人,或是程式交易可以信任嗎?

-----------------------------------------------
大立光昨天出現22次交易鎔斷 起因證交程式出包(鉅亨網2017/01/10)
大立光昨日上午 9 時 2 分開始,就頻繁觸動價格穩定措施,次數高達 22 次,經過一日調查,發現是價格穩定計算公式,當試算的個股成交價格超過 4150 元時,就會產生異常 (溢位) 問題,證交所內部已經檢討並進行修改,今日開盤已解決此問題。

證交所表示,過去價格穩定措施是採 32 位元計算方式,個股股價最高價格可容許至 4150 元,大立光昨日開盤就超過此價格達 4250 元,程式計算就出現異常,造成不斷重複啟動瞬間價格穩定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