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通常不是因為它有甚麼遠大的目標,不是因為它發表甚麼新產品,不是因為中短期股價強勢
不過,股價波動是最能吸引投資人的注意力,股價波動也是企業營運的障眼法,只要股價上漲,投資人就不在意企業營運基本面的問題,只要股價跌,投資人就忽略企業做了多少改善體質的努力
值得投資的企業若要從谷底爬起來,在尚未看到成效之前,一定會先有體質的調整,之後再掌握外在環境機會趁勢而起
 
下面只是剛好有對照的新聞與讀書摘要
 
蝴蝶返台好兆頭 宏達電月底推雙旗艦股價振翅飛上漲停(2015/09/08 鉅亨網)
宏達電強勢攻漲停 萬張買單排隊(2015/09/08 中央社)
 
以下摘自"好策略,壞策略"
------------------------------------
微軟(Microsoft)於1995年推出Windows95多媒體作業系統,蘋果公司(Apple)頓時跌入死亡的漩渦;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Windows作業系統迅速主導整個電腦市場
當蘋果持續走下坡,Wire雜誌發表拯救蘋果的101個方法,建議蘋果賣給IBM或Motorola,華爾街分析師則期望並極力主張蘋果與Sony或HP達成合作協議
 
1997年9月,距離蘋果破產只剩兩個月,創辦人賈伯斯同意返回蘋果擔任臨時執行長
儘管觀察家都期待賈伯斯能夠加速開發進階產品,或精心策畫與昇陽電腦的結盟,他卻反其道而行,大幅縮減蘋果的業務範圍,把15款桌上型電腦縮減至一款,將攜帶型與掌上型電腦縮減至一款筆記型電腦,並結束印表機及其他周邊設備產品,刪減經銷商,產品製造生產線移轉到台灣,讓公司庫存縮減八成以上
 
賈伯斯並沒有宣布宏大的營運或獲利目標,也沒有像救世主般提出願景,而是把核心業務精簡化解危機;策略的力量來自於一套聚焦而協調一致的行動,處理根本的問題
當時蘋果電腦的市占率不到4%,除了繼續留在微小的利基市場,蘋果幾乎無路可走
賈伯斯沒有大談業績成長或市占目標,而是專注於達到成功的資源和障礙,辨識下一個機會之窗,等待下一波能由他支配,成為優勢的力量,再以一個完美的掠奪者之姿,迅速巧妙的捕獲它
這是長期策略裡,賈伯斯說的:我在等待下一件大事
"等待下一件大事"並非成功的通則,但就蘋果當時的情勢和產業隨時可能出現新科技而言,確實是明智之舉
--------------------------------------
 
宏達電的慘況,如同二十年前的蘋果,有很多被合併的建議
不過,宏達電一直存有宏大的目標,例如持續創新,讓市場驚豔的產品,.....,對照書籍描述蘋果的做法是:沒有宏大的目標與願景,而是簡化與專注,縮減庫存,等待下一次機會
宏達電在兩年前(102年3Q)就已經單季每股虧損超過3元,當季的存貨與銷售比是0.55,經過兩年,到了今年第二季,存貨銷售比不降反升,達到0.71
手機是"光跌機"=光會跌價的機器,如同早期的光碟機一樣,多放一季的存貨,就多一季的跌價損失,而兩年之內,持續高喊與遠景與目標,卻沒降低存貨?
企業營運看得太遠,卻忘了看看腳下有沒有絆腳石?
從蘋果電腦後來再崛起的過程,對照宏達電的現況,或許可以有些投資判斷的啟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