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2013/08/22 【經濟日報】
一般接觸的投資理財觀點是「愈早開始投資理財,愈早能夠累積財富,提早達到預期目標」。在「完美的情況下」是早開始愈好,但現實狀況多數是不太完美。

愈早開始愈好?找一個類比的情況來思考:小學畢業就投入職場工作是好的選擇?在較小的年紀就開始賺錢,愈早存錢可以累積更多財富?

一般情況之下,這可能不是較佳的做法,在未學得足夠的技能,未獲得良好的知識之前,即使贏在起跑點,未必能提早到達終點。

當獲得良好的教育與技能之後,即使落後十年才投入職場,累積財富的速度都可能超越提早十年的情況。

投資理財的關鍵,是在於對資源做相對較佳的配置,才能夠獲得預期的效果,如果提早開始卻沒有做到合適的配置,並不容易達到預期目標,甚至可能有反效果。

所謂合適的資源配置,通常與景氣狀況有關,但是透過媒體報導或業者的推薦,一般投資人的決策卻可能與市場波動有關,表現愈好的愈受青睞。但過去的亮麗績效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會同樣優異,追逐熱門投資標的,有時候是與合理配置背道而馳。


金融或媒體與投顧業者在推薦標的時,也希望投資人能夠立即獲益快速見效,短期表現好的最易受到矚目與推薦,會讓未有足夠知識的投資人誤以為是好的投資標的,於是變成是市場波動狀況決定投資人的配置。

但實際經驗是,各種投資標的大趨勢反轉之前,都是短期表現很好的,都是最受推薦而且最多市場資金投入卻是中長期高風險的。


例如去年賣座前幾名都屬債券型基金,或例如黃金存摺的開戶數激增是在金價的高檔區出現,這些熱門標的在過去績效很好,短期績效很好,但中長期卻很有疑慮。

當投資人愈早開始投資理財,卻沒有學到足夠的知識之前,愈沒有能力抵抗市場波動氣氛的影響,愈不容易做到合理的資源配置,反而可能過度追逐熱門標的。

在趨勢反轉前的高點投入過多資金,導致後續的虧損,變成愈早開始投資理財,愈早陷入套牢的窘境。


其實投資幾乎沒有一開始就做對而從此一帆風順的情況,但不應該因為有波折就不去經歷,而是應該在波折過程裡學習。

所謂的提早開始,是提早體驗市場氣氛可能導致情緒性的大幅波動,提早瞭解那些極受推薦的標的可能在眾人看好之下慘跌,提早知道有些不起眼不受歡迎的標的,可能在某些時候有意外的優異報酬,當瞭解這些市場存在的風險與無法預測的波動,就不會押注太大的資金在追漲追跌的投機而承擔過多風險,體認合理的資源配置與耐心等待才能夠安全且長久的累積財富,認知經濟與景氣基本面的變化,才有足夠的依據能堅定立場、不受市場氣氛影響以致追逐熱門標的。

提早開始投資理財,初期目的不在於累積財富,而是提早開始學習相關知識、提早累積經驗,在擁有相關知識與經驗之後,財富自然會跟隨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