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並不適宜在網路公開提及各股的問題,但選股的邏輯可以討論;
最初的思考是從兩個方向出發,一是檢查籌碼,如果籌碼角度支持股價表現,回頭來看基本面有沒有問題
另一個是檢查財報,如果財報表現很好,回頭來看看籌碼是否支持股價表現

下面舉例的表格是自己每月營收與每季財報公告之後就會更新;


前文"等待有利的時機"提到自己的選股邏輯裡與基本面有關的包括:存貨,營益率,營收成長,獲利成長等四個項目的分數,如果企業變好就是+1,不好不壞就是0,變差就是-1


基本面的部分相對明確,企業的營運狀況正在變好或變壞是由財報數字來判斷;但是否要給分數還要視當時經濟與產業情況而定,例如今年以來台灣的出口還是負成長,企業的營收成長(年增率)如果達到10~20%就已經是不錯的成績而達到給分的標準,但前年台灣的出口成長有時候達到20%以上,企業的營收成長可能要達到30%才給分;基本面的部分除了企業本身的變化,也參考整體比較才決定是否要給分
當然基本面不只有這四個項目,只是其他項目例如負債,現金流量,資產品質等等是屬於"防守"項目,基本檢查沒問題了才能列入追蹤

 

籌碼的部分相對較複雜一些,除了籌碼部分還包括量價與技術分析(反過來說,量價技術分析一切都起因於籌碼,籌碼解讀有較深的經驗值),籌碼給的分數是從-2~+2;可以說除了基本面以外的其它"眉角"分數都放在籌碼這個項目


 
籌碼與基本面兩個部分加總個別股票的分數範圍是從-6~+6
我的選股是+4~+6才列入持股標準,+2~+3可以列入觀察考慮,-5,-6也可以列入觀察(看有沒有谷底翻揚的機會)
但是否真正進場還有一個因素是總體經濟環境與當時股市趨勢,股市空頭及景氣衰退時期,即使個股達到滿分也未必進場,當股市多頭時期,有時候基本面普通但只要籌碼條件具備就會漲;雖然各股有其評定分數,但仍會因應環境背景而有持股的彈性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