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值得信賴的工具
包括廣泛的觀察, 對各種事件的紀錄, 建立合理性及合理化的理論或公式, 透過合理可靠的預測方法建立其理論與公式的有效性
 
如果證券分析要走向科學化, 必須憑自身的條件達到科學化, 而不是依賴市場的技術
如果市場分析呈現好結果, 那麼市場就不需要證券分析, 如果市場分析呈現不好的結果, 證券分析根本就不想要它
 
選擇被低估的股票
找出企業的整體價值比其證券市值高出許多, 那就是典型受到低估的股票; 極大部分的安全邊際, 終將轉換成真正買到股價被低估的投資人的獲利
股價被低估的起因, 如股利過低或盈餘的暫時挫減, 或資本結構, 企業訴訟案件, 企業合併...等
了解股價低估的起因, 可以科學化的研究, 卻未必能夠了解如何導正被低估的現象? 被低估的股票有多大比例是在修正差異? 如何修正, 需要多久時間? 但以理智及系統化的方式持續多年追蹤的歸納研究, 買進被低估的股票確實能創造出穩定的獲利
 
挑選成長股
挑選程序的科學化程度為何? 預估盈餘的比率或倍數有可靠而精確的量測數據? 可以替未來的成長標上一個明確的價格? 這些問題未得到可靠答案之前, 成長型股票的投資仍處於未完全科學化的階段
證券公司或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的標準工作項目, 根本就是選擇短期內會上揚的股票就好了, 最普遍的假定是如果盈餘或股利提高, 股價就會上揚, 分析的過程只要找出短期內盈餘或股利可能提高的股票, 然後推薦給顧客; 但這會遇到三種基本危機: 預期的增長沒有如期的出現, 目前成交價已經折價(已經反映預期的成長), 以及其他未知因素導致股價偏離該走的趨勢
在成長型股票的領域, 安全邊際的概念已經失去它在價值低估型股票中所扮演的清晰及重要性; 雖然成長本身就擁有安全性, 但這是難以經由科學化來形成可證實的陳述
---------------------------------
 以上摘自"葛拉漢論投資"
 
影響股價變動的成因十分複雜, 有時候利多會漲, 有時候卻變成利多出盡而反向下跌, 這些可漲可跌的因素就無法以"科學化"建立合理性及可靠的預測
學習建立自身的投資方法, 必須找到可以"科學化"的因素, 不論是技術方法, 基本面理解..等, 都要能不因時空改變而足以依賴做為判斷的要素, 據以提供長期可靠的獲利
成長型裡包含了較多市場的主觀預期, 不易建立科學化的條件, 容易遇到不如預期的表現;
估算價值低估, 藉由安全邊際轉換成獲利, 但未必能夠了解如何導正被低估的現象; 長期而言, 價值型投資可以創造穩定獲利, 但需要的是堅定的信心與耐心
在股市裡, 幾乎任一種投資方法或多或少都有其直覺與經驗等非科學化的成份, 有待投資人自身的學習, 建立科學合理性與投資邏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