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經濟日報100.05.27

 如果根據過去四周的統計,每周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4/11,4/18,4/25,5/3)都以下跌作收,所以推論下一周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會下跌,聽起來好像合理,但在常識判斷應該會覺得這只是巧合吧!

把時間拉長來看,統計幾個月內的每周第一個交易日漲跌狀況,漲或跌的機率就不再偏向某個極端狀況;
相似的邏輯來看待前三次總統大選前的股市行情,並據以推斷今年也同樣會有類似的總統大選行情,這會是值得參考的論點?單純就統計的角度來思考,只有三次的歷史經驗,統計樣本數太少,如同前述連四周第一個交易日都下跌,推論下一次的狀況會一樣,可信度會受到質疑。
 

回顧前三次總統大選前一年的經濟基本面,1999年3月~2000年1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從16升到32分,景氣燈號從藍燈升至黃紅燈,2003年4月~2004年5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從14升到39分,景氣燈號從藍燈升至紅燈,2006年12月~2007年10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從16升到32分,景氣燈號從藍燈升至黃紅燈;三次總統大選前一年剛好都有一波景氣從谷底藍燈區上升達黃紅燈區的擴張循環

究竟股市表現是因為經濟基本面的支持才有行情,或是因為選舉才有的行情?萬一選舉年遇上的經濟狀況不是像前三次的擴張循環,而是遇上衰退的循環,政治紅利還在不在?

2008年選舉結果讓市場普遍認為台灣將因對中國的開放而有較好的經濟前景,股市將因為政治紅利而有較好的表現,當年3月選舉結果出爐時景氣燈號是綠燈,5月新任總統就職,景氣燈號掉到黃藍燈,到了九月已經是代表衰退的藍燈,當政治紅利遇上衰退的經濟循環,股市是如何表現?當時台股指數大約先漲20%,隨後跌超過50%,經濟衰退對於股市表現的影響力,遠超過政治紅利的心理因素;

市場信心確實是影響股價表現的重要因素,但信心不能當飯吃,實質的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才能夠餵飽金融資本所期待的報酬,短期間內或許可能因為媒體的宣傳,灌輸訊息,讓選舉行情或政治紅利出現短暫的榮景,但中長期股市走向脫離不了經濟循環的趨勢。

大選行情的統計呈現角度,通常是選前幾個月的市場漲幅,利潤固然令人期待,但投資永遠不能忘記風險,利潤的另一面就是風險,看待選舉行情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是選後某一段期間內的報酬率情況如何?
以選前一年的五月到選舉當年新任總統就職的五月,股價指數位置來觀察前三次大選的情況,1999.5~2000.5台股指數位置在7300~10393,這個價位區間在選後跌破,跌幅超過50%,2007.5~2008.5的情況類似,選後一樣跌幅超過50%,只有2003~2004那次選後的跌幅較小(約25%)而且較快就重新開始多頭行情,從這個角度來看,大選行情的背後,風險總是虎視眈眈。

若本來就已具備基本面條件,同時資金充裕,股市表現自然值得期待,加上大選助陣只是錦上添花,但若基本面或資金情勢有疑慮,與其期待選舉的政治紅利,不如期待景氣不要一路走低;近期的景氣燈號才剛從黃紅燈區掉到綠燈區,景氣領先指標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與M1B年增率都還在下滑,根據統計的大選行情論點或許暫時先聽聽,等看景氣相關數據能否止跌回升,再決定是否該對大選行情有所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