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財經訊息時經常看到一種說法是: 因為整體景氣還在復甦的道路上, 所以適合投資進場
或是房地產專家說房市多頭, 越早買房越好
雖然這些說法在某些角度有其道理, 但還是存在相當程度的偏頗

例如房地產市場如果離開都會區, 可能看到不太一樣的風貌
或是這兩年雖然總體景氣看似在復甦的道路上, 空頭走勢跌幅達四五成的股票卻也不少

總體的景氣是一種面貌, 個別的景氣可能是另一種面貌
投資人所接觸或感受的景氣, 可能和財經訊息所呈現的景氣不一樣

即使單純的用經濟數據, 同樣的數字站在不同角度的觀察, 都可能有不一樣的結論, 造成股市的不同反應
例如同樣的經濟成長數字, 當它是高於長期平均, 或低於長期平均, 對股市的刺激就不一樣, 但同樣可以說是景氣還在復甦成長的道路上
或是與去年同期比較是成長, 但與上一季比較是負成長, 這樣的數字要算成長或是可以說陷入衰退? 或是有些定義是連兩季的衰退就是衰退, 但還是有衰退程度的差別
在財經相關訊息看到景氣復甦, 未必就代表是投資安全期

投資時總體的經濟情況當然是重要的參考, 是評估風險的重要依據, 卻無法涵蓋所有層面的風險考慮
投資人常遇到一種情況就是: 別的股票會漲, 自己的持股就是不太會漲, 或是賺指數賠差價
除了是心理因素的陷阱(別人家的草皮通常比較漂亮, 別人的...比較漂亮等等), 還有一種原因是自己的景氣和總體的景氣不一樣, 看到財經訊息所描述的現象, 常常得要想想是否是一種偏頗的角度, 個別的角度會不會有很大的差異
如同前文"風險認知偏差的陷阱", 除了投資人在觀察指數表現之外, 在觀察總體經濟數據也得注意是否與個體的景氣並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