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的能力, 時間, 視野都很有限, 能夠觀察到的現象, 常常只是事實的某一部分, 很難看到事實完整的全貌

在股市一般投資人會花較多的時間追蹤加權指數的表現, 某個程度上確實它代表了多數股票的表現,用指數的表現來當作投資風險評估的參考, 某些時候是合理的; 

但指數表現有些時候還是只呈現出部分的事實
比較近兩年櫃台指數與上市加權指數的表現, 或是比較前後任股王的表現, 就可以發現同樣是台灣的股票市場, 同樣在景氣沒有明顯衰退的情況下, 個別股票的表現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單純以上市指數的表現來認知經濟或股市的表現, 可能與事實全貌有不小的偏差

從這個角度對於股市的觀察與投資思考, 要避免落入風險認知偏差的陷阱, 不能以為指數表現不錯就認為景氣無虞, 而誤判投資風險, 假設指數是由重要權值股所撐起來的表現, 意味有很多中小型股正在暗地垂淚, 投資人認知的景氣可能和指數所呈現的景氣不一樣

如果多數個別企業與指數都有很高的關聯性, 在投資的觀察與追蹤將會相對容易一些, 指數波動所呈現的風險, 也會與個別企業的風險相距不遠; 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 就得對個別企業有更深入的研究, 對於產業研究的層面要更廣, 才能更接近於實際的風險情況

有些時候指數沒問題, 個別股卻有很大的問題, 指數所呈現的景氣沒衰退, 投資人的景氣卻可能很低迷
要避免落入風險認知偏差的陷阱, 至少得要多觀察幾種不同屬性的股票類別, 包括大型權值股, 中小型股, 高價股, 產業龍頭股...等, 或是最簡易的是看上市與上櫃指數的表現, 看不同類股之間是否存在背離的情況; 如果不同類股的分歧背離現象持續存在, 即使指數表現亮眼, 它內涵風險還是不低的,投資時須謹慎面對背離現象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