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照技術慣例, 當指數修正至中期均線多半會掙扎震盪一下
例如近期在二月中, 四月中及五月底都曾經在季線附近震盪, 隨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行情

這兩天跌到季線附近, 按照技術慣例, 應該會掙扎震盪, 不過卻不宜期待太高
在技術角度經驗觀察, 其中一個理由是均線支撐效用會遞減, 近期已經有兩次在季均線附近的震盪, 第三次再來到季線, 已經難以再期待季線能有多少技術支撐效果

另一原因則是, 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指數維持在季線上下來回震盪, 季線幾乎是走平而無明顯的趨勢, 這樣的均線也缺乏技術角度的支撐或壓力效果

若是從基本面經濟數據的角度來理解, 經濟領先指標的變動率幅度很小, 也對應著季線的趨勢不明顯; 目前的疑慮是如果基本面出現轉弱的現象, 將使得季線由平轉跌, 使指數修正的壓力加重

今天比起上周五略好轉的現象是委買方掛單略增, 而不是如同上周五買方幾乎完全棄守, 同時成交量也略縮, 只是量縮程度還不足以止跌
但若這兩天出現跌勢暫歇, 是合理的現象, 一是因期貨當月份的多方籌碼還在, 另一是技術角度急跌破季線可能見反彈

股王仍舊是弱勢指標, 那些過去一段時間內屬於市場強勢指標, 而且累積相當漲幅的股票, 可能在這波修正會有較大的風險; 
每波修正都是觀察誰是下一波主角的好機會, 修正期間一方面得追蹤景氣數據有沒有轉變, 另方面得觀察有沒有產業與企業透露新的機會
-------------------------  
個人投資觀察與思考記錄, 閱讀者請謹慎評估風險盈虧自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