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存在資訊偏誤的現象, 所以追蹤加權指數以幫助理解市場整體狀況

但加權指數的表現卻不代表投資人的績效表現


長期以來媒體雜誌傳遞的觀念大致上說, 股市的投資報酬會優於其他工具; 以指數的價位來看, 如果再加上每年的股息, 或還原權值, 過去任何時間進場的投資人應該都不會虧損

實際上投資人真的不會虧損?


指數代表所有上市櫃企業的綜合表現, 但已經下市的企業就不在指數成分裡, 即使存在許多套牢投資人而不再成長的企業, 新上市的企業仍可以繼續增加指數整體市值

對於個別投資人而言, 可能資金套在某些股票上而長期無法解套, 或甚踩到地雷股而蒸發了, 但指數仍然繼續向上表現

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生存競爭, 稍微表現較差就被淘汰, 長江後浪推前浪, 而前浪就死在沙灘上, 指數繼續表現, 在被逐漸淘汰的企業股票上卻套牢了許多資金冤魂

所以追蹤加權指數理解市場整體狀況時, 覺得股市可以提供相對較佳的報酬, 但卻隱含著資訊的偏誤, 就是對於個別企業的投資人, 長期而言卻可能血本無歸


一將功成萬骨枯, 每個最後成為英雄的將領, 都是踩著無數壯烈犧牲士兵的鮮血而成名; 媒體總是歌頌英雄, 而不會注意萬骨枯的慘烈


投資人經常會看到指數有亮麗的表現, 手中持股卻總是不表現; 看指數表現而覺得股市處處是機會, 其實是種資訊偏誤

股市的機會得經過有效的選股篩選或注重企業價值研究之後才存在, 否則即使指數有好的表現也可能與投資人無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