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投資人平常對於股票資訊的取得, 有很大的部分來自於財經媒體

財經媒體則經常會自動的, 或不知不覺而被動的朝向樂觀正面的報導

 

媒體少做負面訊息的報導, 或許有來自於各方的壓力

例如過去一段時間, 房地產廣告常佔了媒體很重要的版面位置, 媒體若要寫有關房地產的負面報導, 極有可能受到來自於金主的壓力, 只好被動的避開負面新聞

或是企業可能對於負面的分析報導採取法律提告

 

有各種原因讓媒體所出現的訊息減少負面的描述

二月份的企業營收有季節性的衰退現象, 媒體通常會解釋受到工作天數減少的影響, 提醒投資人不要因此而看壞, 同樣的三月份則會有季節性的成長, 它同樣是受工作天數較二月份增加所致, 會有較高的月增率成長, 應該與二月份一樣要解釋是因工作天數增加所致, 要多觀察未必得因此而樂觀; 不過媒體不會這樣寫, 通常會比較強調月增率的高成長, 而不會寫較低的年增率的數字


反正上市櫃企業那麼多, 避開負面的新聞, 還有很多其他新聞可寫;

由於版面有限, 媒體只會報導部分企業的狀況, 假設一整份報紙或雜誌裡會提到50家企業的情況, 當多數上市櫃公司(假設有1000家企業)營運狀況都很好的時候, 報導50家企業全都是很好的狀況, 即使是只用50/1000=5%的資訊讓投資人認為市場狀況很好, 並未偏離市場全貌

 

但若假設是是極端的情況, 多數上市櫃公司950家企業營運狀況不佳, 但有50家企業營運狀況很好, 而媒體有偏向正面報導的習慣, 於是報導內有45家正面消息, 5家負面消息, 使得原本是只有50/1000=5%的企業很好, 但閱讀媒體的讀者看到的卻是45/50=90%的企業很好

 

當然這是較極端假設的情況, 實況也許沒這麼離譜, 但內容表達的是投資人在接觸資訊的時候, 很容易對於市場全貌有偏誤的理解

投資人唯有自己研究, 從各角度多了解企業狀況, 較不易受到資訊偏誤的影響而做正確的判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Mo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